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视着陟陆大臣,轻轻点头,“陟陆大臣所言极是。如今的大明,内有朝堂的斗争,外有敌国的威胁。每一位大臣都应当深思熟虑,做出最符合大明利益的决策。”
陟陆大臣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太子的话让我感到安心。我知道,太子不仅有雄才大略,更能体察大明的未来。其实,我来此,是为了与太子商讨一个合作的计划。”
“合作?”朱标微微一挑眉,“陟陆大臣打算与我合作吗?”
“正是。”陟陆大臣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如今朱棣的阵营已然形成气候,而朝中某些大臣,因利益问题,开始对太子产生疑虑。我希望能与太子结盟,借助太子的力量,共同对抗这些潜在的威胁。”
朱标心中微微一动,他明白,陟陆大臣虽然年迈,但在朝堂上有着深厚的根基,如果能够将他拉找到自己的阵营,将极大地稳固自己的地位。
他点了点头,语气沉稳,“既然如此,陟陆大臣愿意与我合作,我必定不负所托。”
陟陆大臣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再次低头道:“太子,若能与太子共谋大计,定能使大明更加稳固,百姓安居乐业。”
朱标深吸一口气,心中暗自思索。
朱标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我便同意与陟陆大臣结盟。但为了大明的未来,我希望我们能更加谨慎,确保一切都有序进行。”
陟陆大臣轻轻点头,“太子英明,我一定会配合太子的计划。”
朱标站在太子府的庭院中,夜幕已经低垂,远处的宫墙在月光下泛着一层薄薄的银光。
“太子,今日巡查后的民间反应似乎不如预期。”李忠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沉默,他步入书房,神情有些复杂。
“百姓们虽然对太子军的胜利表示支持,但一些地方的民间舆论却并不如我们所想。”
朱标转过身,面色沉静,“什么意思?那些百姓到底在说什么?”
李忠沉默了一瞬,才继续道:“据传,一些百姓开始担心太子对于政治权力的掌控,尤其是关于太子军的扩张。部分人甚至认为,太子太过年轻,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难以应对未来更为复杂的局势。”
朱标的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感。
“百姓的忧虑,显然并非空穴来风。尽管太子军在战斗中屡次获得胜利,但如果民众心中仍存疑虑,那将是我最大的软肋。”
李忠低头点头,“太子,是否该亲自走访民间,亲自听听百姓的声音?通过直接的互动,也许能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恐慌。”
朱标听后,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于是他转身,对李忠说道:“安排一下,明日我亲自出巡,去民间走一走,看看百姓到底有何忧虑。”
李忠微微一愣,随即恭敬道:“太子英明,明日便让下去安排好。”
朱标缓缓转身,凝视着窗外的明月,“若百姓不信任我,即便是权谋,也难以让我站稳脚跟。父皇或许能给予我权力,但如果我不能得到民心,又如何能真正掌控大明?”
第二天清晨,朱标与朱瀚一起出发,带领几名随侍和官员,悄无声息地前往京城外的一个乡村。
来到一个名为“春晖村”的地方,朱标下马走进村子,身穿朴素的长袍,面容并未刻意掩饰。
村民们见到太子,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目光中带着些许好奇与敬畏。但朱标没有立刻发号施令,而是亲自走向一名正在劈柴的老者。
“老伯,今天天气不错,您辛苦了。”朱标笑着开口,声音温和,语气亲切。
老者愣了一下,抬头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眨了眨眼,“你是......太子?”他有些犹豫地问道,但并没有像大多数官员那样恭敬,而是看上去有些疑虑。
朱标微笑点头,“正是。我只是想了解百姓的心声,看看大家的生活如何。”
老者看着他,似乎在思考,“太子军打了大胜,百姓们虽感高兴,但心里总有些忧虑。你们打胜仗是好事,但毕竟......毕竟啊,世道变得太快,谁能保证这天下是太子一直稳得住?百姓心里总会觉得,做事还得靠自己。”
朱标沉思了一下,低声道:“老伯,您是说,百姓不信任太子?”
老者微微摇头,“不全是吧。是这些年的变化,太快了。以前的太子,父皇的太子,都过得安稳,哪像现在,天下局势动荡,百姓怕的是,来日会不会又换了天?你说,你们能打胜仗,可老百姓的饭碗能稳吗?”
朱标默默听着,心头一阵愧疚。百姓的忧虑,确实不是凭空而来的。他低下头,轻轻对老者道:“我明白您的担忧。我一定会竭尽全力,为百姓们安定生活,去消除这些不安。”
老者微微点头,“好吧,老朽的话也不过是给太子一个忠告。你若真心想做好,也只有一步一步地走,让百姓看到。”
朱标向老者深深一礼,“谢谢您的指教。”
他站起身,转身看向周围的村民们,目光中带着一股坚定的力量。
“皇叔,听见了吗?”朱标转向朱瀚,眼中闪过一丝沉思,“这些民间的声音,比任何政治的较量都要真实。百姓需要的,不仅仅是胜利,而是安稳的生活。他们需要看到,太子不仅能带领大军打胜仗,更能为百姓解决生活中
的困境。”
朱瀚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标儿,你终于明白了。朝堂上你可以用权谋、用策略,然而,最重要的,始终是民心。若你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那么即便赢得一时的权力,也无法长久。你这一走访,正是一个契机,让百姓知
道,太子并非远离民间的空中楼阁,而是心系天下的真正帝王。”
朱标深吸一口气,“我会更加努力,让父皇、让朝堂、让百姓都看到,太子能为大明创造一个更稳定的未来。”
一天,朱标带着随行人员来到一座贫困的村庄。村里的百姓大多年迈且贫弱,眼见太子降临,纷纷纷纷聚集到村头,眼神中带着期待与疑惑。
“太子驾到!”村长走上前,恭敬地行礼,“太子大驾光临,真是让我们村的百姓受宠若惊!”
朱标微微一笑,拍了拍村长的肩膀,“大家不必拘礼,今天我来此,不是为了巡视,而是为了了解你们的生活,看看有什么困难,是否需要帮助。
村长眼中闪过一丝激动,急忙说道:“太子,我们村子生活贫苦,年年风灾不断,收成不好。村民们一直靠着种些小麦与大豆维持生计,但如今连这点田地也快荒废了。若能得到朝廷的帮助,农具和种子发放,恐怕就能过得
好些。”
朱标听后,眉头微微一蹙,“风灾、荒地,百姓的困难,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你们的收成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合理的调配水源来解决?”
村长忙不迭地回答:“这......”他一时语塞,“只是我们这些农民,不懂这些,只能靠天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