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辛……唉,这孩子……”
    马凤姑听到自家师弟的话,本想站起身招呼辛子秋过来,可没想到他打完擂台,居然连头也不回,就这么一熘烟儿跑了。
    众位老剑客颇有些哭笑不得,马凤姑作势要起身去追,却被普渡抬手拦住:
    “少年人闲不住,何必把他和咱们这些老家伙拘在一起?由他去吧。”
    ……
    辛子秋当然不是毫无目的地乱跑,而是在擂台上居高临下,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在向他招手。
    苏轼。
    见到好友来到这里,他自是心中欣喜,二话没说就窜下了擂台。
    可辛子秋明显低估了大宋朝老百姓们的热情,他费了好大力气,才分开了拥挤而来,想和他近距离接触的人群,拉着苏轼离开了此地,寻了个僻静的地方说话。
    出乎意料的是,此时的苏轼形容憔悴,脸上似乎还挂着泪痕,这令辛子秋心中一沉,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关心地问道:
    “子瞻兄,你怎么了?”
    苏轼长长叹了口气:
    “唉……小秋兄弟,为兄刚刚接到了老家的消息,母亲大人病故,我要随父亲和舍弟子由一起回乡奔丧,暂时要离开京城几年。”
    辛子秋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心中也是一惊:
    “可是你才刚刚过了殿试,正是大展宏图之时……”
    苏轼摇了摇头,悲伤之意溢于言表:
    “母亲对我兄弟二人有抚育大恩,如今本该是堂前尽孝之时,却不料她老人家……唉,当官事小,恩情为大,出了这样的事,我也无心仕途,倒不如回家休息一段时间。”
    辛子秋父母双亡,自然能理解他的心情,可心中明白,苏轼这一走,两人只怕今后便再无相见之日。
    高山流水,江湖路远。
    他一时胸中涌起万语千言,却不知从何说起,手掌几次抬起又放下,最后落在苏轼的肩膀上:
    “既然如此,咱们兄弟今天一醉方休……”
    苏轼惨然一笑:
    “本该如此,但现在已来不及了,家父和子由已备好了车,正在等候,为兄是专程来与你道别的。唉,这几日都寻不到你,于是我只能来这擂台碰碰运气,否则不告而走,心中总是不甘心。”
    辛子秋没想到自己在洞窟中消失了数日,居然几乎错过了和苏轼的最后一面,不觉扼腕叹息:
    “子瞻兄,我这几日……”
    苏轼摆摆手:
    “小秋不必在意,你我正值青春年少,将来待为兄回京,咱们还有大把时光相处。君子交有义,不必常相从。”
    辛子秋闻言,鼻子一酸,却没法向苏轼解释自己婆娑世界行者的身份,更不愿向他告知自己就快离开此方世界的事实,只能勉强挤出个笑容道:
    “我与子瞻兄虽然相识不久,但意气相期,引为知己。你说的对,咱们是君子之交,即便相隔千万里,也依然肝胆相照。今日一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闻言,放怀大笑道:
    “哈哈,好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小秋你豪侠仗义,性真情切,一身正气却不拘泥古板,当真是上上人物。为兄能得你为知己,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待我守孝归来,咱们再把酒言欢……”
    他忽然一拍脑门:
    “我差点忘了正事……”
    说着从怀中掏出了几页纸,
    “这是你前几日给我的古梵文,为兄勉强重译了一下,似乎有关佛家无漏金刚身的修行方法,不过其中似乎缺失了好几段文字,因此残缺不全,想来那舍利之中还有其他记载。”
    辛子秋接过这被体温捂得热乎乎的纸张,看着上面肉丰骨劲的楷书,心中还没来得及感激,耳边却想起一阵声音:
    “你获得了‘金刚大乘法体’秘法残本,可通过消费星源之力进行补全。”
    “你的‘星源之力’不足,将在本次事件结束之后重新评估。”
    “……”
    辛子秋没想到婆娑世界居然还能补全自己所得到的功法秘籍,但也并不惊讶。
    事到如今,他对婆娑世界的神通广大已经习以为常了,在这里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意外。
    不过虽然得到宝物,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随手揣起了纸张,并挽着苏轼说道:
    “多谢子瞻兄,我送你一程。”
    两人都是生性豁达之人,虽然面临离别心有不舍,但也都能坦然处之,一路之上手挽着手,谈笑风生,将满腔的思念愁肠,都化作了那山高云远。
    ……
    辛子秋将苏轼送出城外,一路随行十余里,才在他们父子三人的劝说下停住了脚步。
    面对着自官道远去的驴车,和苏轼渐渐消失的背影,他长长吐出胸中的浊气,感慨万千。
    来到婆娑世界之后,辛子秋虽然结识了不少生死之交,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