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只有诗仙的无聊世界“);
宴会厅里,
气氛意外得凝重压抑。
远道而来的洛阳客人一身风尘仆仆,忧心忡忡地握着苏轼的手叹气。
“西凉兵虎视眈眈,他们这是想反哪!”
“什么,
”众人惊呼,“竟有此事?”
青年曹阿瞒喝了口酒,
又说:“不仅如此,他们还联合了南蛮、北胡共同出击。我们北方有长城要塞与大量驻军,
倒不需要太担心,可南边力量却十分淡薄……”
他看向苏轼,
又朗声笑道:“哦,
是我多虑了,
有西坡先生镇守西南,想必是不会有问题的!”
像是提到了什么关键词,
大家都释然松了口气,纷纷露出笑容。
“没错没错,大家来喝酒,
喝酒!”
苏轼却陡然一震,拿酒的手微微颤抖。
等等,
什么跟什么?有种不好的预感……
屏风后面,俩少年透过缝隙望着这一幕,互相看了一眼。
“南蛮?”
小公瑾略有耳闻,
直觉这种事情不适合让一个小孩子瞎操心,不由分说抱起小狐狸就要走。
诸葛亮拉住了他的衣角,轻声道:“等等。”
……
他们回来得很晚。
李白恰好验收了亮粉小队的最后一批作业,
回头就看到苏轼抱着小孔明进门。
小少年安安分分趴在苏轼的肩膀上,浓密的睫毛向外翘着,偶尔颤动一下,
似乎随时都要醒过来。
苏轼又轻轻拍了拍他的背部低声哄了几句,他才渐渐放松下来。
等李白从他怀里接手了小狐狸,苏轼才长舒一口气,掏出手帕擦汗。
“今日太惊险了……”他开始讲述来龙去脉。
接风宴到一半,一群人喝得微醺,敞开话题畅谈。不料,当地太守突然找上门来,说要就南蛮骚乱一事,请西坡先生过去商议。
事态紧急,已经容不得半分耽搁了。
苏轼推脱不能,便被大家拥簇着送到了太守府,看前方军报。
“这不正好能让你大展身手?”李白摸着小狐狸耳朵,一边给他披上外衣,一边说,“反正是小说里的一部分,很容易应付的……”
苏轼却摇摇头。
“问题就在这里,”他叹着气,眉头紧锁,“平叛哪有小说里写得这么简单!”
他从怀里摸出舆图,在桌上铺开,给他们讲解:“蜀地人口不足百万,驻军约十万,分布在西南、西北两处,抵御外疆来的胡人,如何调用兵力?若是拆东墙补西墙,得不偿失,但要征用新兵,粮饷和军备却远远不够发……”
苏轼已经做过一番功课,此时说得头头是道。
李白听着陷入沉思,也毫无头绪,再转头看亮粉小队。
他们连连摆手,表示自己什么也没听懂。
苏轼继续擦汗,话锋一转,语气微微沉痛:“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居然是孔明提醒了我!”
哇!
亮粉们惊叹:“不愧是丞相!”
“难怪累坏了,摸摸宝宝……”
李白也一怔,看向趴在自己胸膛上沉沉睡着的小狐狸,耳朵尖似乎因为听到动静抖了抖。
不,如果只是说几句话,不至于累成这样。
他今日跟着苏轼去见了这么多人……
李白在心里数了一圈,恍然,莫非是想起“赤壁战”的记忆了?
他随即了然,如果诸葛亮恢复了记忆,以他成年的学识心性,自然能为他们出谋划策。
当年南中之战的形势可比现在更严峻,三国鼎立,还得应对北方与江东的威胁,兵力资源更是短缺。在他的指挥带领下,蜀汉的军队南下平叛,不到三月就解决了。
何况如今中原一统,他们只需要解决外族人的骚扰?
但苏轼并不知道,他还以为这是个七八岁的小团子呢。
看着“小孔明”有条不紊地指着舆图部署工作,太守一行人瞠目结舌。
苏轼也从惊讶再到无言敬佩,现在更是抱头惭愧,长吁短叹:“白活这么多年了,我还是回老家种田算了!”
李白想了想,决定先不告诉他真相。
他很镇定地问:“那平叛一事已经敲定了?”
苏轼点头,解释说由刘备、关羽等人带兵出征,明日便出发。
“只不过……”他迟疑了一下,吞吞吐吐道,“他们希望能带上小孔明一块去,给他们做参谋。”
李白挑眉,很怀疑:“只是参谋而已吗?”
“不止,”苏轼干巴巴地说,“几位郡守当场表示愿意解甲归田,希望请神童走马上任。”
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