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明拆迁大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旗号的叛乱!分明是有人伪造身份,煽动边民作乱,意图扰乱京畿防务!”
    杨廷麟急道:“大人,眼下朝中仍有温党残余,若此时边关失守,必有人趁机弹劾您‘专务内斗、neglect边防’,甚至指控您故意放敌入境,以巩固权位!”
    卢象升闭目沉吟片刻,忽睁眼道:“我要亲自北上。”
    “不可!”杨廷麟惊呼,“您刚复职,立足未稳,若离京远征,朝中必生变故!且敌势不明,万一陷入埋伏……”
    “正因为我不在,他们才敢动手。”卢象升站起身,目光坚定,“这股势力内外勾结,既有朝中内应,又有边外伪军,若不速断其根,迟早酿成大祸。况且,宣府是我旧部所在,将士信我,民心归我。只要我在前线一日,叛军便休想跨过居庸关一步!”
    当夜,卢象升修书两封。一封致崇祯,详述边情危机,请旨调拨宣大军饷十万两,允其便宜行事;另一封密送宣府总兵周遇吉,嘱其严守各隘口,切勿轻出迎战,并暗查军中是否有奸细潜伏。
    次日辰时,卢象升披甲执剑,率亲兵三百,团营精骑两千,星夜奔赴居庸关。沿途百姓听闻“卢公出征”,自发焚香设案,摆酒劳军。孩童跪拜,老人垂泪,齐呼“保重”。一位白发老妪颤巍巍捧出一碗粗茶:“将军喝口热水吧,咱们穷人家没啥好东西,可这心里暖着呢。”
    卢象升下马接过,一饮而尽,郑重还碗:“老人家放心,只要我卢某人在,绝不让胡骑踏进中原一步。”
    大军疾行三日,抵达居庸关。周遇吉迎出十里,抱拳泣拜:“末将等候多时!大人不来,军心难安啊!”
    卢象升扶起他,环顾城墙上下,只见士卒衣甲破旧,箭楼倾颓,不禁痛心:“朝廷年年拨饷,为何城防如此败坏?”
    周遇吉低声叹息:“粮饷十不存三,其余皆被监军太监与兵部侍郎瓜分。前月户部批文下来,说宣府‘无灾无战’,削减三成军费……可我们这里每年冻死病死的兵士不下百人!”
    卢象升双拳紧握,眼中怒火燃烧:“又是这群蛀虫!等我回京,定要一个个揪出来,挂在午门示众!”
    当晚,他召集诸将议事。据斥候回报,敌军主力驻扎在土木堡旧址,打着“大明天命”旗号,每日宣讲“当今皇帝失德,卢象升篡权乱政”,蛊惑边民加入。更有流言称,崇祯已在宫中被卢象升软禁,京城由“东林逆党”掌控。
    “他们在模仿靖难之役。”卢象升冷冷道,“当年燕王以‘清君侧’起兵,今日这些人也想复制旧路。可惜,他们忘了??真正的忠臣,从不怕被人污蔑。”
    他当即下令:全军戒严,封锁关口,严禁任何可疑人员进出;派出细作混入敌营,查明首领身份及背后资助者;同时张贴榜文,晓谕百姓真相,承诺剿灭叛军后减免三年赋税,并重建毁坏屯堡。
    第五日拂晓,细作带回惊人消息:敌军主帅自称“朱慈煊”,乃“先帝密子”,幼时因宫变流落民间,今奉天命归来,匡扶正统。而其身边谋士,竟是原礼部主事黄???此人三年前因反对厘革司改革赋税制度被贬回乡,一直怀恨在心。
    “原来是你。”卢象升冷笑,“借复明之名,行叛乱之实,只为报复朝廷新政?可笑至极!”
    他立即修书一封,派人快马送往京城,请崇祯公开皇室族谱,澄清并无“朱慈煊”此人,并命翰林院起草檄文,昭告天下此乃伪冒宗室、煽动叛乱的大罪。
    与此同时,卢象升决定主动出击。他深知久拖不利,若任由对方聚拢流民、扩大声势,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亲率三千铁骑,绕道八达岭后山小径,趁夜突袭敌营。
    那一夜,风雪交加。明军顶着寒风暴雪攀越险岭,马蹄裹布,人衔枚行。至子时,终于逼近土木堡。卢象升一声令下,火箭齐发,点燃敌营草帐。刹那间火光冲天,喊杀震野。叛军措手不及,顿时大乱。
    卢象升一马当先,长枪如龙,连挑数将。亲兵杨义护在其侧,奋勇冲杀。周遇吉率主力从正面压上,两面夹击,叛军溃不成军。伪“皇子”朱慈煊仓皇乘马欲逃,被卢象升亲自追上,一枪挑落马下。
    火光中,那人摘下面具,果然只是个三十许岁的江湖术士,满脸惊恐:“饶命!我只是个替身……黄?说我长得像先帝画像,便让我冒充皇子……他说只要打出旗号,自然有人响应……”
    卢象升冷视此人,命人将其押下,随即直扑黄?藏身之处。最终在一座废弃庙宇中将其擒获。面对审问,黄?仰天大笑:“卢象升,你赢了这一仗,但你赢不了整个士林!天下读书人不会容忍你用刀剑逼他们交出田产!总有一天,你会死在自己人的手里!”
    卢象升淡淡道:“我若因惧怕死亡而止步,那才是真正的背叛。来人,将此人押送京师,交刑部公开审理,让天下人都看看,所谓‘复明’,不过是失意官员挟私报复的把戏!”
    捷报传回京城,崇祯激动万分,当即下诏褒奖:“卢卿忠勇冠世,智略超群,一战而定边患,实乃国家柱石!”并加封其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赐蟒袍玉带,准其节制九边军务。
    然而,就在举国欢庆之时,紫禁城深处,一间密室之内,一盏幽灯摇曳。一名身穿青衫的老太监默默收起一封尚未发出的密信,嘴角浮现出一丝阴冷笑意。
    信上写着:“事虽败,然种已埋。卢象升威望愈盛,忌者愈众。待其锋芒毕露之时,便是群起攻之之日。届时只需一纸‘谋反’伪证,便可令其万劫不复。”
    风穿窗而入,吹灭灯火。黑暗中,唯有那笑声久久回荡,如同毒蛇吐信,悄然滑向下一个阴谋的开端。
    而卢象升站在居庸关城楼之上,望着远方初升的朝阳,披风猎猎。雪已停,天地一片洁白。他知道,这场斗争远未结束。但他亦明白,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挺身而出,大明就尚未真正沉沦。
    “杨义。”他轻声道。
    “在,大人。”
    “传令下去,战后第一件事,不是庆功,而是修堤。去年永定河决口,淹了良乡六村,百姓至今无家可归。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打赢仗,是为了让他们活下去。”
    “是!”
    晨光洒在他脸上,映出一道坚毅的轮廓。这位儒将依旧孤独,却不再迷茫。因为他终于看清:真正的战场,不在边关,而在人心;真正的敌人,不是蒙面骑兵,而是藏在锦绣朝服下的贪婪与懦弱。
    而他,必须继续前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