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数,这却让山人三日之内,如何操办的齐备?”
鲁肃当时有些发傻。堂堂的军师将军,筹备军需,竟然只准备拿千余支箭,敷衍了事,那像什么话啊?那千余支箭,连一个齐射都不够啊。
鲁肃情不自禁的说了出来:“千余支箭?那在战场之上,有什么用处?”
“当然没有什么用处了。不过,江东数年军需,早已屯聚公瑾之手。只为今日之战。两场恶战,如何耗得尽?公瑾今日之言,不过是考教山人罢了。山人为了大局,随意应个景也就是了。可子敬从中插言,我若是不应,倒显得我江南军需不足。连区区十万支箭都难以筹备。难免散了众将之心。山人不得已应了下来。这不是子敬害我,却又是如何?”诸葛亮很是有道理的对鲁肃说道。
鲁肃更是有些傻眼。按着诸葛亮得说法,鲁肃还真是有些莽撞了。毕竟十万支箭的数目,是鲁肃给定的。若是诸葛亮果真拉的下脸来只给周瑜千余支箭交差。鲁肃还能说什么能?鲁肃总不能直接就告述诸葛亮,他鲁肃给诸葛亮定这个十万支箭的数目,就是因为他鲁肃有这个能力给他诸葛亮调拨十万支箭交差。这样,且不说周瑜早已经事先叮嘱过了不准给诸葛亮帮忙。单是这种说法,那个帮忙也就卖得太贱了。就是鲁肃这种老实人,那也是不甘心如此轻贱的。
鲁肃推脱道:“孔明又来胡缠。日间我见你沉稳,生怕你夸口应了百万之数。难有交待。故才为你减数。谁知你却是装样。”
诸葛亮不依不饶的说道:“十万支箭,与百万之箭,又有何分别?若是你好意取中,那也应是万支。何来十万支说?”
鲁肃有些理屈,却又不甘心就此就把早已给诸葛亮准备好十万支箭一事,就此告述诸葛亮。遂索性说道:“事已至此,你当若何?”
没想到,诸葛亮却闻言笑道:“此皆山人与子敬玩笑尔,子敬切莫当真。山人只是想让子敬知道:无心之举,亦有铸错之机。”
随后,诸葛亮有正色说道:“前日,吴侯过府索信,非是不信子敬,实乃是太信子敬,万万不相信子敬会与幽州有牵连所至。所行,不过是给步鸠一干人等看,以堵其嘴。以清子敬之名。然而,正所谓:气令智昏。吴侯日间受那徐庶言语撩拨,本就是冲冠之怒。见那离间之书信,自然生疑。可就算如此,吴侯还是对子敬深信不已,当众责斥了步鸠,维护了子敬。这是对子敬何等信任。奈何,子敬不思避嫌,次日又与徐庶联手求去,岂不是更让吴侯多心?言语有所轻慢,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吴侯在我为子敬澄清后,早已悔悟。子敬也就不要多想。子敬莫要忘了你我当日之约,你我可是要联手为安定乾坤,而竭尽全力的。”
鲁肃听闻诸葛亮这番劝告。很是感慨。鲁肃本就没有怨恨孙权的意思,此时更是念起孙权好来。只不过,鲁肃与徐庶相谈多日,当初的意向,早就动摇了。要知道,鲁肃地根本志向乃是强国,富民,安天下。这也是鲁肃幼年就训练乡兵的原因。那时候,大汉朝可还没有诸侯崛起呢。而那时候的鲁肃,虽然不凡,可终究年少,更不可能未卜先知。
故此,鲁肃感叹道:“孔明,你之意,我深知之。然,我绝无怨恨吴侯之心。为人君者,当通制衡之道。提防臣下,那也是不得已所为,非其自身所能主宰。即使如我,亦当如此。我心安之。但,我之愿,在于强国,绝非偏安江南一偶。你早知之。昔日,你我论及时局,我因刘太尉势大,曾有心助其迅速一统天下,以免多伤国之元气。以为外族所窥。然而,你言道:国之根本,在于门阀秀民,而幽州破除土地,容纳外族,都是动乱根苗。即使以势,强行安定,却难免数年之后,军阀割据,坐下更大的隐患。故此,你我才相继辅助吴侯,意图依旧规,逐步安稳天下,带民生安定,而后缓图之。可是,我最近见闻增广,始知天下之大,绝非中原之地所能概括。狄夷之族,也绝非外族,终是我炎黄子孙。同是黑发,黑瞳,黄色肌肤。只有那碧眼,金发,以及肤色各异,与我炎黄子孙大不相同者。才是外族。故此,我有心到那幽州游学,广博见闻。以定我之志。”
诸葛亮闻言,心中也是一动:貌似孙权就是碧眼,难道孙权不是天生异像,却乃是血脉不纯,非我炎黄子孙?
不过,诸葛亮随即就把这个念头驱出了脑海。自己既然已经出山辅佐了孙权,哪能想那么多杂七杂八的。
诸葛亮遂言道:“子敬,增广见闻虽好。可此时正是大战在即,正是吴侯用你我之时,你我岂可轻离?理当局势稳定,再有此想。”
“这是自然。若是我此时离去,岂不成了负恩,贪生之人。莫说世人见责。我亦无颜苟活于世。”鲁肃肯定的说道。
诸葛亮闻言,即知鲁肃去心已定,绝非言语所能动摇。必要分清虚实,才会有所取舍。不过,诸葛亮终究与鲁肃交情不错。却也没准备对鲁肃如何。而且,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