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章 不知道多久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长安前往太原的路,比早些年要好走得多。
    长安是大汉中心,而太原,则是并州中心。
    各郡县的治所,或许还没有办法与长安直接相接。
    但各州的治所,则必须要与长安有直达的官道。
    这不但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
    “手办狂魔”老赢刚刚统一六国,就一口气修了九条驰道,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直通九原的秦直道,只是九道之一。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谁料到老赢耗尽天下民力搞的天下九道,自家人没享受到,反而全便宜了刘汉。
    特别是前汉,之所以能创造出后世仰望的武功,国土疆域达到封建时代武力扩张的极限,“手办狂魔”所修的驰道功不可没。
    只是越到后来,驰道因为年久失修――毕竟就算光是维护这些驰道,也是一项浩大而持久,乃至耗费民力的工程。
    再加上战乱的破坏,这些驰道渐渐缩小乃至消失,最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但话又说回来,利用时间最为持久的秦直道,一直到清时才渐渐被埋没,也足以说明“手办狂魔”下令所修驰道的工程质量。
    三国离秦时,也不过四百余年时间。
    这些驰道,除秦直道在稍加修缮之后仍能直接利用。
    剩下的八条,虽说已经不复昔日的宽大宏伟,但至少痕迹仍在。
    甚至有不少路段仍是地方上的主要官道。
    九条驰道有一条就叫临晋道。
    顾名思义,就是从咸阳直通晋地的驰道。
    从长安出发向东北方,抵大河,渡蒲津,过蒲坂,至河东,最后到达上党。
    不过从河东到上党这一段,因为上党郡的各种变迁,早已被毁。
    幸好近几年,工程队依照朝廷的外包业务,又初步重新打通了这条路,目前正在准备加宽加固。
    至于从河东到太原,季汉仍是继承了昭烈皇帝的做法,大力发展邮驿系统,沿途设置了一系列的亭障馆舍。
    同时利用工程队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和熟练工人,不断修建拓宽官道。
    特别是上党一役之后,朝廷有感于太原的重要性,更是利用联合储备局发行了一笔特别国债,专用于河东与太原之间的官道修建。
    其中大部分是由河东与太原的世家大族掏了腰包,一小部分则是上党那些被抄家的豪族买单。
    当然,这个事情在朝廷里也引起了一些波澜。
    比如说雍凉也有人站出来说,秦九道不是也有一条西方道吗?
    何不也把它再拓展一下?
    比如说顺着它再把前汉直通西域的驿道重新联接修复,方便河西与西域往来,岂不美哉?
    朝廷可以再发一笔国债,咱关西,特别是凉州人也有钱,包圆!
    这不是雍凉人傻钱多,而是这年头,收钱的不算本事,出钱的才算本事。
    要想富,先修路。
    这个话冯大司马在南乡早就说过了,大撒币的话,向来是不会错的。
    河西与西域的驿道真要能修起来,那就真是满路都是黄金啊!
    更别说前期的投入,在修路的时候就能收回个五六成――工程队又不是自带干粮免费干活的。
    朝廷修大工程,但凡地方上有点关系,就算是卖个菜,都能吃个肚饱。
    当然,这个提议在朝会上被否了。
    原因也很简单。
    没人手。
    朝廷可以筹到粮食,民间也愿意出钱,但到哪找那么多人修路去?
    所以当得知太原乡贤利用时间差,把镇东将军手里的五万劳力提前吃下后,就连本是政治同盟的河东,都忍不住地开喷:
    太原佬真入他的不是人子!胃口这么大,怎么不把屎都下去?!
    大汉,真的是各地各行各业都缺人。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收钱的不算本事,出钱的才算本事。
    毕竟关系到狗叫权。
    越有本事的某一方利益集团,在朝廷上的狗叫声就越大,才能给自家地盘拨拉更多的吃食。
    至于像蜀地这种小姐出身丫鬟命的政治集团,有个屁的狗叫权,朝廷给什么你就吃什么。
    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想叫?
    太原河东的世家大族为什么甘愿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冯某人放血?
    除了冯某人的手段和天下大势所迫,也是为了能借此提升自己在朝廷上的狗叫权,避免蜀地世家那样的命运。
    当然,冯某人已经不需要在朝廷上狗叫来凸显自己的存在。
    他仅仅是在太原呲了呲牙,大汉天子刘阿斗就立刻屁颠屁颠地派了人过来犒劳一番。
    派过来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