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科研站聘书:月薪 58 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1章科研站聘书:月薪58块(第1/2页)
    秋收的玉米杆子在晒谷场堆成小山,苏瑶带着孩子们帮社员剥玉米皮。李书记踩着露水跑过来,裤脚沾泥:“苏知青,县科研站来人了!在大队部招人,要技术员!”
    “技术员?”苏瑶擦去掌心玉米须,“招这干啥?”
    “改良农具,让种地省劲。”李书记拉她往大队部走,“谁有好方案直接录用,月薪58块,还带薪培训!”
    58块?周围社员都停了手。这年头工人月薪才三四十,这待遇像天上掉馅饼。
    陆星辰攥紧苏瑶衣角:“娘,你去吗?”
    “去看看。”苏瑶摸他的头,心里没底。她虽有现代知识,对七零年代农具改良却不熟,只能凭模糊印象试试。
    大队部挤满人,三个戴眼镜的干部坐长桌后。为首的老教授见苏瑶进来,推眼镜:“你就是苏瑶?听说你改良的菜苗不错。”
    “瞎琢磨的。”苏瑶坐下,考题摆在面前:设计能提高效率的农具改良方案。
    周围人动笔,有的画镰刀,有的改锄头。苏瑶盯着纸,忽然想起王寡妇说锄头没准头,深一锄浅一锄费力气。
    刻度!她拿铅笔飞快画起来。锄柄刻厘米刻度,能调深浅,背面加小铲子可松土。又画省力插秧器,底部装滑动轨道控株距,手把加弹簧省劲。
    “这啥?”旁边二柱子探头,“锄头带记号?”
    “刨地深浅能一样。”苏瑶低头完善图纸。
    交卷时,老教授先皱眉后舒展。年轻助手凑过来看:“张教授,思路新鲜,就是不知好用不。”
    “试试便知。”张教授拍桌,“苏瑶,跟我们去仓库做样品。”
    社员跟着看热闹。仓库堆着废铁木头,张教授让人找来电锯锤子。苏瑶撸袖量尺寸,指挥两个社员切木头:“留十厘米槽,卡住锄头。”
    二柱子蹲墙根撇嘴:“女人家瞎折腾,能比老祖宗的家伙好用?”
    王寡妇怼他:“苏知青做的衣服比城里的结实,改锄头咋不行?”
    苏瑶没理会,专注给锄柄刻刻度。铅笔划不清就用钉子刻,指尖扎出血珠也没察觉。
    两小时后,带刻度的锄头和插秧器做好了。张教授在空地支棱几下,眼睛亮了:“嘿,真行!深浅稳当,小铲子也省力!”
    助手用插秧器在泥地试,株距匀整,不用弯腰就插稳秧苗。
    “好!”张教授把锄头往地上一放,“苏瑶,你被录用了!月薪58块,下周一去县里报道,带薪培训一个月!”
    周围爆发出欢呼,王寡妇拉着苏瑶的手直晃:“我就说你能行!”
    苏瑶看着锄头,手心血珠蹭在木头上像小红花,鼻子忽然发酸,这些日子的辛苦仿佛都有了回报。
    消息传遍全村。有人羡慕,有人眼红,二柱子蹲墙根抽烟:“女娃子搞科研就是瞎闹,过几天准被轰回来。”
    这话传到苏瑶耳中时,她正给孩子做鞋。陆诗涵趴在旁看:“娘,他们为啥说你?”
    “没见过娘做的东西呗。”苏瑶举起鞋底,“等我做出更好的农具,他们就不说了。”
    陆星辰下巴搁膝盖上:“娘,去县城还回来吗?”
    “当然回。”苏瑶搂他入怀,“娘去学习,学好回来教大家,让种地省劲。”
    夜里苏瑶睡不着,调开系统面板:【完成农具改良,奖励金属加工手册、简易测量仪。】手册记着金属特性加工法,测量仪能测长度角度,比尺子好用。她摸着仪器,心里踏实些。
    次日一早,苏瑶去缝纫社交代工作,让王寡妇暂管订单。妇女们都替她高兴,张奶奶的儿媳妇塞来布包:“连夜烙的饼,路上吃。”
    出缝纫社,苏瑶想去公社跟赵书记打招呼,路口见陆战野站老槐树下,手里拿本书。
    “陆首长。”苏瑶走近,“昨天的事,谢你的钢笔。”
    “应该的。”他递过《农业机械原理》,封皮磨损,“听说你被录用了,这书或许有用。”
    苏瑶翻开,扉页写着“实践出真知”,字迹刚劲像他的人。
    “太贵重了……”
    “送你。”陆战野看她手里布包,“去县城报道?”
    “嗯,下周一。”
    “我那天去县城开会,顺路接你。”他语气平淡,“孩子想去也带上。”
    看着他背影,苏瑶手里的书有些发烫。低头看扉页,心像被轻轻撞了下。
    周一清晨,苏瑶叫醒孩子。陆诗涵穿红棉袄像小灯笼,陆星辰背布包装着烙饼。
    院门刚开,就见陆战野的吉普车停路边。他穿军装站车旁抽烟,晨光勾勒出挺拔身影。
    “陆叔叔!”陆诗涵跑过去指车轱辘,“这个大!”
    陆战野灭烟开车门:“上车,早去早回。”
    车里干净,有淡淡柴油味。孩子第一次坐汽车,扒窗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