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卷潜龙在渊第三十一章洛阳火起,董卓西窜(第1/2页)
刘珩略作思忖,回忆起昨夜荀彧通过赵云之口转告他的话。
“其一,围而不攻,以逸待劳。”
刘珩指向舆图:“分派精兵,扼守汜水关通往各地要道、津渡,深沟高垒,多置鹿砦拒马。主力则于关外择险要处扎下坚固营寨,广布疑兵。每日以精骑小队轮番至关下挑战、骚扰,疲其军心。董卓见我军围而不攻,必疑我有诈,不敢轻易出关决战。而我军则可养精蓄锐,稳固后方粮道。”
“其二,攻心为上,分化瓦解。”
刘珩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丝冷意:“董卓倒行逆施,洛阳公卿和西凉军中,岂无怨恨离心者?且那董卓自从进京后,为拉拢世家大姓,对西凉旧部多有冷落,听闻他那女婿李儒也颇受冷落,更何况其他人?如今当广派细作,潜入洛阳及汜水关中,散布流言。一则言关东义兵百万,势不可挡,董卓败亡在即;二则言董卓已有迁都避祸、焚烧洛阳、驱民西行之念!流言一起,朝野震动,西凉军心不稳。届时,或有人为求活路、为保家业,暗中投效我军,岂不胜过强攻百倍?”
帐内一片寂静,诸侯们都在咀嚼刘珩的话。围而不攻,保存实力;攻心为上,分化敌人。
这策略听起来老成持重,进可攻退可守,确比一味强攻高明许多,这个阳武侯……还真不是浪得虚名。
曹操眼中异彩连连,抚掌赞道:“伯玉此策,深得兵法虚实之要!围点打援,攻心为上!操附议!”
袁绍沉吟片刻,也觉得此计稳妥,风险最小,又能维持联军表面团结,缓缓点头:“阳武侯之策,老成谋国。便依此行事!王太守、乔太守,你二人负责关前挑战、骚扰之事;孟德、公路,你二人负责后方粮道护卫及洛阳方向要道封锁;其余各部,加固营寨,整训士卒,广布斥候!至于散布流言,分化敌军之事……”
他看向刘珩:“此事非心思缜密、人手得力者不可为,阳武侯既已提出,想必已有计较,便烦劳阳武侯多多费心!”
“盟主有命,珩自当尽力。”
刘珩拱手应下,神色平静无波。
散帐之后,曹操快步追上刘珩,低声道:“伯玉此计大妙!然,围而不打,恐时日迁延,诸侯心生懈怠啊。”
刘珩脚步未停,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孟德兄所虑极是。可惜,董卓……他耗不起的。”
刘珩将目光投向西方,“只要潼关尚在我手,他在洛阳多待一日便多一分不安。流言一起,便是烈火烹油。孟德兄且拭目以待,用不了多久,董卓……必有大动作!”
曹操看着刘珩那笃定的眼神,心中凛然。他隐隐觉得,这位年轻阳武侯布局的深远,远不止于眼前这汜水关下的对峙。潼关……曹操的目光也不由自主地飘向西方,那个被刘珩掌控的咽喉要地。
几日后,洛阳,太师府。
“废物!一群废物!”
董卓的咆哮声响彻在屋内,肥胖的身躯因暴怒而有些颤抖,将手中的酒樽狠狠掼在地上,酒水四溅。
“区区一个汜水关都守不住了吗?不是说乌合之众吗?为何先有华雄再有吕布,接连失利折了我军锐气!还有那粮草……为何只烧了那么一点?为何不一把火将联军粮草烧个干净!”
李儒站在下首,脸色也有些苍白,但还算镇定:“太师息怒。奉先虽败,然无损我军筋骨,汜水关依旧固若金汤。至于粮草……关东联军防备森严,我军袭营偏师损失不小,未能竟全功,实属无奈。”
“无奈?咱家看是你们无能!”
董卓喘着粗气,眼中布满血丝,连日来的坏消息让他有些心浮气躁:“关东鼠辈,仗着人多势众,竟敢围困汜水关!还有那刘珩小儿,他不是在三辅吗?为何会出现在汜水关下?你当初不是说,用一个司隶校尉便能安抚此人吗?如今他已经彻底控制三辅了!潼关都在此人手中!还派典韦那杀才先斩华雄,又与那劳什子关羽张飞合攻奉先!此仇不报,咱家誓不为人!”
“另外,那皇甫老儿何时到洛阳?”
董卓一连串的反问,让李儒有些不知怎么回答。
斟酌一番后,李儒恭敬道:“太师,皇甫嵩……待皇甫嵩一到洛阳,便可命人夺其帐下兵马,再攻潼关。那刘伯玉在潼关兵马不逾万人,并非什么难解之大患。至于关东……”
李儒内心纠结一番,最终还是将心中忧虑压下,我的丈人啊,如今刘珩控扼潼关,皇甫嵩还会乖乖来洛阳?还能来洛阳?
一想到董卓自进京后,便对他们这些西凉旧部多有冷落,当初笼络刘珩这些人的想法,难道是我李儒先提出来的?您老人家以为大肆封赏高官厚禄给这帮宗亲和世家大姓,他们就会和您站在一起?如今形势急转,黑锅又落在我们这些旧人身上……
就在这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