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2章逛供销社(第1/2页)
圆脸的女孩子有点纠结,她很喜欢这家居服,感觉也很实用,长袖长裤,一年四季都可以穿。就壮着胆子问价钱,“大,阿姨,这家居服多少钱一套?”
苏乔看着女孩谨小慎微的模样,单纯的可爱,就说了一个自认为还算低的价格:“九块九,不要布票。”
“真的?”
看着女孩子眼睛里冒光,苏乔就笑着点头。
“阿姨,能不能去问问你家亲戚,我想买一套。”
“可以。不过得等我把我女儿送回病房,才能帮你去问。”
“行,阿姨等我们洗完澡就去病房那边找你。阿姨能告诉我们,这位姐姐住哪个病房吗?”
“我住三零一。”
“好的,谢谢姐姐。”女孩子说完了,就像冲锋一样脱掉衣裳冲进了浴池里面。
惹的和她同来的女孩,一脸蒙圈的看着如一阵风吹过的同伴。“张小雨,你有钱么,你就说买那个衣裳?”
“我有。我从小到大,爷奶和姥姥他们给的压岁钱,我都存着呢。”
“你妈真好,从来不没收你的压岁钱。”
“你妈?”
“我妈连一分钱都不放过。”
张小雨想到高淑芬她妈的抠门样,对她只有同情。
…
苏乔又帮方晓莹穿上鞋子,才扶着她站起来。“走吧,咱们回病房。”
“妈,这鞋子真舒服?”方晓莹一边走,一边低头看着脚上的黑色绒面的平地布鞋。
苏乔没想到,只是一双最便宜的老北京布鞋,就让方晓莹这么喜欢。
“妈,我这一套衣裳鞋子花了很多钱吧?”
“没花多少,顶多咱们这个夏天不买菜了。”
“不买菜咱们吃什么?”方晓莹忽然想到了家里的那块小菜地,就乐了。“妈,你净逗人。”
“妈说的是实话,咱们家种了那么多的菜,不就是为了省菜钱么。省下来的菜钱,正好给我们晓莹买漂亮的衣裳穿。”
“妈,你真好。”
“那当然了。”
母女俩说说笑笑的回了病房,病房里的几个女人就对方晓莹的衣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吓的苏乔把另一套衣裳偷偷的放回超市,不敢拿出来。
“妈~”方晓莹给妈妈使眼色,她可没忘她妈答应人家的事。
“嗯。妈现在就去,很快就回来。”
“妈,你去哪?”方晓峰见他妈拎起来挎包就要走,就赶紧的追着问。
“妈一会儿就回来,你再陪你姐一会儿,等妈回来了,你再回家。”
“诶。妈你慢着点,我不着急。”
“嗯。”苏乔出了医院,就向离这里最近的供销社走去。她想亲眼看看这个年代的供销社里,卖的都是什么样子的商品。
苏乔走了大概五六分钟,就到了铁西最大的一家供销社。
别看是上班时间,排队买东西的老头老太太可不少。尤其是卖副食的柜台,她刚进门就看见一堆后脑勺。
还是这年代好啊,苏乔再一次感叹,那么多的后脑勺没有一个地方支援中央,也没有一个肥头大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2章逛供销社(第2/2页)
就是这些老头老太太们,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买东西的生力军。
就这战斗力,她思量了好几分钟,她选择放弃了。
她是绝对挤不过他们的,有这个闲工夫,她还是看看别的吧。
苏乔走马观花的在供销社里溜达一圈,在布匹和成衣柜台多瞧了几眼。惹的成衣柜台的柜姐白了她好几眼,那意思不言而喻,“买不起就靠边,别妨碍她卖货。还有,没事长成那样干啥,都那个岁数了,还想勾引谁?”
苏乔:就这个年代的成衣,她还真看不上,就那个最时兴的的确良的料子,给她擦脚她都嫌不吸水。
苏乔回了她一个没意思的眼神,就用手里的票买了一瓶桃罐头和一些包装纸,才出了供销社。
慢悠悠的往回走,老远的就寻摸了一个没人经过的拐角。
等她再出来,手里多了好几样东西。一套塑料袋包装的家居服,一斤五花肉,一斤鸡蛋,还有两包绿豆糕。
苏乔回到病房的时候,女孩已经在等她了。看见苏乔拿给她的家居服,女孩爱不释手。她赶紧的把一大叠毛票递给苏乔,“阿姨,你数数?”
苏乔笑着分了一半给方晓峰,让他帮忙。母子俩很快就数完了,正好九块九。
“正好吧!那我走了。”女孩抱着家居服就跑,很怕自己跑慢了,人家反悔。
看着女孩跑远了,苏乔才把五花肉,鸡蛋,还有一包绿豆糕,让儿子带回去。“你姥说今天包饺子,你把这些带回去。”
“诶。”知道今天家里包饺子,方晓峰可高兴着呢。
“让你舅舅和舅妈他们也一起过来吃饺子。”
“我知道了,你就放心吧。”
方晓莹是看妈妈从外面进来,才敢睡着的。
苏乔刚开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女儿是怕自家带的东西被旁人顺手拿走了。
妈妈给她新买的鞋子,隔壁病房的都有人过来看。还有个脸皮厚的,居然说要和她借鞋子,她女儿明天相对象。
相对象管她借鞋子,也不知道她咋想的。
苏乔不知道还有这一出,见女儿睡着了,就想把女儿换下来的衣服拿到水房洗了。
旁边的老嫂子忙拦住她,“孩子睡着了,你还是别走开了。”
苏乔:…?
“隔壁病房的那个娘们儿,可是相中了你家孩子的鞋,都和你家孩子磨半天了,想借你家孩子的鞋子给她姑娘相对象。”
“不是吧!”苏乔没想到这样狗血的事,还真能让她遇见。“我们和那人也不认识,那人怎么会管我们晓莹借鞋子,她是专门来搞笑的么。”
“谁知道她怎么想的,我估计就是个脸皮厚想占便宜的。”
“对。”旁边的周嫂子也接茬儿了,“铁定是忽悠孩子把鞋子借给她,然后就不还了。”
“还有这样的人呀!”
“一样的米养百样的人。”
“都是穷闹的。不是有句老话么,穷算计。”
“可不能这么说,还有句老话呢,叫人穷志不短。”
“诶,这句话我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