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谋划布局(二)XIN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派的过往,如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众位指正。”
    说完,陈姓师兄来到众人中间,端坐在蒲团中开始讲解青城山的过往:
    “我青城山自古以来,就以人杰地灵,风景秀丽著称。
    那么为什么这里会叫做“青城山”呢?
    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林木葱郁,好象一座绿色的城郭,故名“青城山”。
    另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偏旁三点水。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清都、紫微,是天帝所居的地方”,也就是神仙居住之处,所以名为“清城山”。
    唐时清城山上发生了地盘之争,后唐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
    诏书中将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字,自此“清城山”更名为“青城山”。
    关于这一事件,可见仍保存完好的唐碑诏书。
    既然青城山是仙都,那当然少不了仙人。在此修炼成仙之人,亦是历代不绝。
    关于我青城山最早的神仙传说,可以追溯到炎黄时期。
    传说,上古时期,我青城山有仙人宁封子在青城山居住,
    当年,黄河流域的黄帝因与北方的蚩尤作战时总是不能取胜,便来到青城山向仙人宁封子讨教破敌之术。
    宁封子教了黄帝以龙趼飞行之术,黄帝学会了此术,战胜了蚩尤,统一了华夏民族。
    天下平定之后,黄帝为了表达对仙人宁封子的感谢,封宁封子为五岳丈人,其所居住的青城山亦被称作“丈人山”。
    如今青城山上的访宁桥和龙隐峡栈道,就是此传说的遗迹。”
    陈师兄一口气讲完了青城上的来历,毕竟年纪大了,精神有些不及,两个小道童将陈师兄扶下去,换了另外一名胡须花白的师兄前来讲解。
    “我青城派立派祖师张道陵,偶遇道祖亲传,后诛四方十万妖怪,功德圆满羽化成仙,被道祖敕封为张天师,保四方平安。
    张天师之后,从汉末至南北朝,来到青城山得道有记载的有李阿、陈勋、范长生、杨超远等人。
    最出名的当属于川人李阿,这个故事很有喜剧色彩。
    李阿据说活了很长时间,但也不见衰老。
    在吴孙权当政时期,他常常在成都市的街头行乞,一旦讨得东西,就马上散赐给贫者。
    他每天晚上离开成都,早上回来,人们不知他到底住在何方。
    如果想问李阿什么事,李阿从不正面回答,但只要仔细察看他的表情就会知道答案。
    如果李阿的脸上有喜色,那么问的事一定是吉利的;
    如果李阿面容悲戚凄惨,那么问的事就一定凶险;
    如果李阿面含微笑,就一定是大喜之事;
    如果李阿有轻轻的叹息,那么一定有让人深忧的地方。
    人们就这样向李阿问事的吉凶,屡试不爽。
    一个叫古强的人,觉得李阿肯定不是凡人,就经常照顾李阿,并跟随李阿回家,这才知道李阿住在青城山里。
    古强十八岁时,看见李阿也就五十来岁,到古强八十多岁时,李阿仍然是五十岁的样子,一点也没变。
    后来李阿说昆仑山的神仙召他马上就去,于是李阿进了昆仑山,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按照推测,李阿应该是在昆仑山虚化飞升了。”
    胡子花白的师兄,喝了口水,又继续说道:
    “继李阿之后又有陈勋入青城山修道,
    汉时阴长生跟随仙人马明生在武当山修炼,后在青城山得道,后亦羽化飞升,关于他们两人的记载不是太详细,
    唯一能知道的是,有这么两个人在青城山修道,后成大道。”
    端坐在秦掌门旁边的李玉有些尴尬,如坐针毡的看了一眼秦掌门,小声说道:
    “秦掌门,这些信息,在网上都可以搜索,难道贵派潜心研究的就是这种信息。”
    “这位公子有所不知,网上目前提供的这些信息,都是我们整理给他们的。”
    李玉没有想到,端坐在中间讲述的花白胡子师兄,耳力竟然可怕,自己小声对着秦掌门说的话,竟然被他听去了。
    李玉有些尴尬的站了起来,对着老者赔礼道:“李玉孟浪了,师兄还请继续。”
    花白胡子的师兄继续说道,不过李玉明显感觉出来对方的不悦,
    果然从后面的叙述中,李玉的想法得到了证实:
    “到了晋代,青城山最着名的道士为范长生,后在此羽化成仙。
    隋朝赵昱与兄弟赵冕都隐居在青城山,跟随道士李珏修炼。
    隋炀帝知其贤德,征召他出仕。赵昱推辞不掉,只得任嘉州太守。
    在任期间,他曾经入水中斩杀蛟龙,人们都认为他是神人。
    隋末乱世之际,赵昱再次隐去,不知所终,是否羽化飞升,后人不得知。
    最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