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2章 潮来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卷第42章潮来峰(第1/2页)
    晨曦微露,淡金的光线穿过稀薄云层,洒落在楼阁的飞檐翘角上,为青瓦镀上一层暖色。
    山间雾气如流动的绢纱,缓缓漫过峰峦。
    一道身影从山洞中走出。
    玄色衣袂拂过沾着露水的青苔,步履沉稳。
    少年面庞尚带稚气,黑发单束在脑后,眉宇间含着几分洒然,一双眸子映着晨光,平静无波。
    正是林照。
    他在洞口驻足片刻,深深吸了一口山间清洌的空气,这才缓步来到崖前。
    举目望去,云海在脚下翻涌,远山如黛。
    偌大的神仙台山顶,此刻唯有他一人独立。
    自那日在祖师堂登名谱牒,正式列入风雪庙门墙,已过去两日。
    魏晋当日便下了山,此刻也不知是寻了处山水佳处独酌,还是觅了方秘境闭关潜修。
    林照唇角微扬,心下觉得以魏晋的性子,十有八九是前者。
    这位师兄,确实不喜久居山中。
    不过临行前,魏晋将山主赵景真的那番话,以及关于“聚六脉弟子于一峰”的构想,尽数告知了林照。
    毕竟从某种程度上看,正是因为林照的存在,促使山主下定了推动此事的决心。
    林照任山风拂动玄色衣衫,带来几分凉意。
    ‘观剑楼......老祖动作倒是挺快的,两日便定下来了。’
    ‘整合六脉道法的修行之地,正适合现在的我,也刚好见识下山中真正的天才修士,毕竟是一洲的兵家祖庭,不可小觑。’
    对于魏晋的安排,他没有什么异议。
    练气士修行,重“财法地侣”。
    林照身上得自袁真页的遗产还剩不少,一位元婴地仙大老祖遗产,以及在小镇搜刮的资源,足矣支撑现阶段的“财”。
    “地”,风雪庙足矣。
    “侣”之一字,指的却不是道侣,而是修行上能够相互促进的同道中人,彼此砥砺大道,稳固心境,可遇不可求。
    比如陈平安与曹慈,赵景真和李抟景。
    只闭门造车,是很难攀登到更高的境界。
    而风雪庙老祖立下“观剑楼”,以及方寸物中的正阳山剑经,便是修行之“法”。
    ‘也不知道他们走到哪了?’
    林照心中忽然生出这个念头。
    算算时间,林照和魏晋御剑离开小镇时,陈平安正带着四个孩子准备去山崖书院。
    如今方才过去两日,想来是还未曾到山崖书院,说不得已经遇见了阿良,却不知道见没见到那位未来的北岳山神魏檗。
    想起陈平安几人,不由的想起更多。
    比如杨老头、比如杨家铺子里的徐哥和老掌柜、比如泥瓶巷,也不知道乡塾后院的竹子又长高得多少......
    林照叹了口气,挥挥手,散去这些杂念。
    他低头看了眼悬在腰侧的那柄墨色长剑【衔烛】。
    下一刻,一道凝练如墨的剑光自峰顶骤然亮起,将小楼和崖石都映照得轮廓分明。
    剑光不做丝毫停留,如一道墨色惊鸿般破开脚下翻涌的云海。
    而在山中,薄雾间,几个年纪不大的孩童身影,在山涧溪流旁忙碌。
    他们身着文清峰特有的淡青色服饰,正以某种玄妙手法,采集着自神仙台峰顶飘落的、蕴含特殊灵韵的风雪。
    风雪庙常以独门秘法酿制“寒酥酒”款待贵客,又以冰雪凝就的“顷刻花”作为礼赠之物。
    这些事务,多由负责宗门庶务、处理俗事的文清峰弟子承担。
    有人抬起头,瞧见山顶一闪而过的墨色剑光,不由得一声惊呼:
    “快看,那是不是魏祖师的剑光?”
    闻言,其余童子纷纷抬头观望。
    “在哪呢?在哪呢?”
    “魏祖师回山了吗?”
    “就在那儿,刚刚过去一道黑色剑光。”
    “不是魏祖师吧?”有人质疑。
    旋即便迎来一道反驳声:“除了魏祖师,神仙台还有剑仙吗?”
    “说不得是别脉的长老,来神仙台赏雪呢。”
    山涧,稚子争论声,惊动云雾,雪花纷纷落。
    ......
    ......
    墨色剑光破开云层,稳稳落在潮来峰顶。
    林照收剑而立,玄色衣袂随风轻扬,目光环视四周。
    一座气势恢宏的楼阁矗立在峰顶。
    楼高九层,飞檐如雁翅展开,檐角悬挂着青铜风铃,在云雾中发出清越声响。
    整座楼阁以玄木为骨,青玉为瓦,隐隐流动着纯粹的兵家道法气息。
    楼前并无牌匾,唯有一行夭矫凌厉的刻字,以剑意深深勾勒在门楣石梁之上:
    观剑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42章潮来峰(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