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化为难以言喻的苦笑,带着几分哀怨:
“小师叔祖,您这可真是骗得我好惨。”
想想自己之前一口一个“林师弟”,还拍着人家肩膀称兄道弟,秦沛武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原本以为是自己连累了这位新入门的“师弟”。
谁曾想,对方竟是神仙台的“师叔祖”。
不仅自己闹了个误会,文清峰、秋月湖那几位师叔刻意的针对,也被这位“小师叔祖”打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48章风雪庙的几场雪后(第2/2页)
秦沛武哭笑不得的看过来。
林照摊开手,很是无辜。
心想我可什么都没做啊。
......
......
“就这样?”
“就这样。”
夜色如墨,神仙台山顶,一座孤悬于崖边的观景亭内。
山风猎猎,吹得檐角铜铃轻响。
亭中石桌旁,魏晋随意地坐着,手里把玩着一个新换的朱红酒葫芦。
林照站在亭边,凭栏远眺山下灯火零星的风雪庙建筑群,将白日里观剑楼中发生的事,简略地说与师兄听。
魏晋听完,挑了挑眉,脸上带着几分好奇与玩味。
林照无奈地点点头,“之后又有人上台比试了几场,我对秋月湖一脉的《秋雷剑经》颇感兴趣,便去书阁翻阅了片刻,随后就回山了。”
魏晋仰头灌了一口酒,酒液顺着嘴角滑落几滴,也浑不在意。
用袖口随意一抹,沉吟道:
“秋月湖的雷法剑术,源自早年一位前辈观摩风雷园‘雷池’所得,虽非正统,却也有些独到之处,尤其是其中蕴含的几分刚猛暴烈之意,与我风雪庙兵家路数暗合,值得一学。”
他话锋一转,看向林照,眼神变得认真了几分:
“不过,师弟,观剑楼本意是好的,博采众长,开拓眼界。但切记,莫要迷了眼睛。剑道修行,贵在专精,亦贵在坚持。若因见识了别脉精要而心生旁骛,反倒是舍本逐末,亏大发了。”
林照神色一肃,拱手道:“谨记师兄教诲。”
“不用这么严肃。”魏晋摆摆手,晃了晃酒葫芦,道:“没什么别的事的话,明日清晨,我演过剑后,便要下山了,之后一路向南,路途遥远,或许数年未必能回来。”
林照眸光一动,想起了什么。
“师兄是去剑气长城?”
“嗯,身为剑修,总要去那边看看。”
魏晋见林照陷入沉思,忽然问道:
“怎么?你这副表情,不会是又想出什么理由,要让我留下来吧?”
魏晋对这位师弟也算是有些了解了,见着他脸上的神色,便想起在骊珠洞天时,少年露出了同样的表情。
随后便用贺小凉作理由,让他在小镇多驻足了几日。
也因此得了个十一境。
林照从思绪中回过神,抬头看向魏晋:
“师兄英明。”
......
......
翌日清晨,风雪庙祖师堂。
檀香袅袅,庄严肃穆。
山主赵景真身着玄色道袍,立于祖师画像前,神情肃然。
身后站着寥寥数人,皆是各脉祖师或辈分极高的长老,气息沉凝,如渊渟岳峙。
魏晋亦在其中,一袭青衫,腰悬酒壶,与周遭肃穆氛围略显格格不入,却无人敢置喙。
祭祖仪式简洁而庄重。
赵景真焚香祷告,声音清越,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
众人躬身行礼。
礼毕,魏晋去了观剑楼,不仅演了剑术,还特地在潮来峰一块山石上留了道纯粹剑意,供后来人参悟。
台下鸦雀无声,所有弟子皆屏息凝神,目眩神迷。
即便是陈烁、秦沛武这等佼佼者,亦感到自身剑意在魏晋的剑面前,如同萤火之于皓月。
魏晋离开前,还给林照递了句话:“那五脉的孩子心思相对朴实,你‘欺负’人家的时候,记得收着点力,否则他们家长辈找上门来,师兄我远在天边,可不太好替你撑腰。”
林照一时摸不着头脑,心想师兄何处此言。
直到他看见秦沛武凑过来,脸上带着几分古怪又促狭的笑意,才得知缘由。
原来文清峰、秋月湖的那几位针对秦氏老祖的师叔,以为林照的举动乃是魏晋的授意,借林照之手敲打他们,在祭祖后,竟纷纷寻了魏晋致歉。
好在魏晋知道前因后果,只是淡淡点头应下。
魏晋下山后,不知所踪。
自此,林照便在风雪庙安顿下来。
斗转星移,日升月落。
不知不觉,山间染上秋霜,继而飘起初冬的第一场细雪。
数日后,一场更大的风雪席卷群山,神仙台更是银装素裹,寒气凛冽,人影却多了些。
有别脉修士前来赏雪观松,也有文清峰的童子奉命而来,施展秘术采集神仙台风雪。
林照的生活极有规律,几乎两点一线:
神仙台修行,观剑楼阅经。
观剑楼中藏书浩瀚,从各脉基础剑诀到奇闻异录,无所不包。
他潜心修行,弥补自己因为破境太快的不足之处,甚至有意放缓境界提升,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钻研各类剑经法门和补充修行界的常识见闻上。
与人弈剑切磋的次数反而少了,多是枯坐书阁之中。
即便如此,他的修为亦水到渠成,从观海初境,突破至观海中境,距离观海巅峰不远矣。
直到又一场大雪落下,覆盖了山峦。
林照立于神仙台崖边,望尽茫茫雪景,心中计算着时日。
“该回去看看了。”
已经下过好几场雪。
年关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