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刘宏林:他肯定是不敢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三十九章刘宏林:他肯定是不敢打!(第1/2页)
    #颤丝辨鱼#。
    话题下是一个令人沉浸的小故事——
    三千年前,古钓者没有精巧的渔具,他们把削尖的木钩系在麻线上,再缠在芦苇竿上进行垂钓。
    有个叫阿渔的年轻人,总是比旁人钓得少,不是钩被鱼啄烂,就是提竿时,鱼早已没了踪影。
    那日,阿渔蹲在江滩,木钩挂着块蛙肉沉进水里,芦苇竿斜靠在膝盖上,指尖松松攥着麻线。
    江风扫过,线梢跟着晃。
    忽然,指尖的麻线轻轻跳了下,不是风刮的那种晃,是很脆的一下,像有东西用牙碰了碰。
    阿渔犹豫着,想起往日总等水面冒泡才提竿,可往往那时钩上早就空了。
    他没动,只把手指收紧了些。
    片刻后,麻线又颤了,这次是连串的、细碎的抖,像有东西在试探着啄。
    他屏住气,忽然感觉到线被往下扯了一下,那颤动里多了股实在的力道。
    这时,他猛地扬竿,芦苇竿弯成个弓,水下传来沉甸甸的拽劲。
    一条银闪闪的鱼被拖上岸。
    木钩正钩在它下唇上,蛙肉还剩小半块。
    阿渔盯着鱼看了半晌,又摸了摸手里的麻线。
    方才的几下颤,比水面的动静早多了,鱼刚碰饵时线就颤,等它把钩吞进嘴,颤里才带上拉力。
    接下来几日,他专盯着线的动静。
    有时颤得急,像雨点打在叶子上,提竿只挂着点碎肉,原是小鱼在捣乱;
    有时颤得慢,一下一下带着沉劲,准是大鱼咬了钩。
    有一次,天阴的厉害,水面灰蒙蒙的什么也看不清,他全凭线的颤动,竟钓上三条比手掌还大的鱼。
    同村人见了稀奇,纷纷围着问起了缘故。
    阿渔举起麻线,让他们摸摸线梢,“鱼碰钩,线会颤。颤得轻,是在啄;颤得沉,是咬牢了。这时候提竿,跑不了。”
    江边钓鱼人都学他的法子,不再死盯着水面,只把心思放在指尖的线上。麻线细微的颤动里,藏着鱼的动静,也藏着人跟水、跟鱼打交道的诀窍。
    这法子没名字,可人人都知道,凭着线颤辨鱼咬钩的时机比什么都准。
    日子久了,人们便叫它“颤丝辨鱼”,祖祖辈辈一代代的传了下来。
    “……”
    “……”
    时耀读着小故事,越品就越有感觉,越像是真的。
    他差点信了!
    就差那么一点点点点……
    前提是不知道‘颤丝辨鱼’的来历!
    《钓技》是有的,但名字是陈富顺临时想的,他们还就此讨论了一下。
    古人还真能有!??
    故事下面还有追加爆料,“有粉丝来信爆料称,江州陈某某正和一名民间隐士高人学习‘颤丝辨鱼’的绝技。”
    “这位隐士高人也在江州,年纪只有二十出头,平日低调的从事基础行业工作,还有着优秀的乒乓球技艺,谁能想到,他会是古绝技的独门传人……”
    二十出头!
    江州!
    从事基础行业工作!
    乒乓球技艺……
    “报我身份证号就得了,还什么传言,什么陈某某,直接说吧!”
    “编的故事!”
    “假的传言!”
    冤啊!
    时耀真是感觉比窦娥还冤,明明知道故事是假的,能怎么办?
    向媒体澄清?
    但《钓技》是有的,他确实教了陈富顺,视频里也都能看到他们钓鱼没用鱼竿、鱼漂。
    自学成才?
    那好像也没什么意义,能力是有的,故事什么的就次要了。
    起身照照镜子,捏着脸,揉着头……
    “到底哪里像隐士高人?”
    在郁闷的捣鼓一阵后,还是坐回沙发上继续看新闻,故事编的能上热搜,肯定吸引了大量的讨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九章刘宏林:他肯定是不敢打!(第2/2页)
    好消息是,有一大堆不信任的声音,“这也有人信?”
    “太假了,一眼假,逻辑都不能自洽,还失传三千年?失传三千年是怎么学到的?”
    “钓个鱼还钓出绝技了?钓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哈哈哈哈哈,这条热搜真把我逗笑了,明显就是杜撰、炒作啊,杜撰的水平差到这种地步,竟然还会有脑残相信!”
    同样的,也有不少相信的人。
    “连上三条鱼王怎么说?视频为证,谁能运气好连上鱼王?别说三条了,你去钓一条试试!”
    “这是真事,视频里的钓就是陈富顺,我就江州人,见过。”
    “三鱼王怎么说?谁能运气好,连上三条鱼王?别说三条,你去钓一条试试!”
    “你们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