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而是物理共振。
她联系云南民间乐团,请他们用一百零八件传统乐器现场演奏基础旋律;再将所有用户提交的声音刻录成特制黑胶唱片,每张唱片对应一个真实个体的情绪频谱;最后,在一个无风的清晨,把所有唱针同时落下,让百万人的声音在同一空间里真实交汇。
录音地点选在洱海边一座废弃的戏台。
那天,天空澄澈如洗,湖面平静如镜。上百名乐师身着素衣,静候指令。当第一声鼓响响起时,整个山谷仿佛屏住了呼吸。
接着,百万声低语缓缓升起。
它们起初杂乱,继而融合,最终汇成一股浩瀚的情感洪流,穿透云层,直抵人心深处。
现场有工作人员当场跪地痛哭,也有志愿者相拥而泣。一位原本负责设备调试的技术员放下耳机,走到湖边,对着水面大声喊出压抑十年的歉意:“爸,我对不起你!”
那一刻,没有人觉得尴尬,只有深深的接纳。
这段音频被命名为《众人》,编号S-002,作为《众声归一曲》的正式人声版本,永久存入“聆界档案馆”。
而就在音频发布的同一时刻,世界各地陆续传来异象:
冰岛极光变成竖琴形状,持续闪烁三分钟;
亚马逊雨林深处,一群野生吼猴齐声鸣叫,频率恰好构成《妈妈,我想你了》的主旋律;
日本富士山顶的积雪自动排列出“ありがとう”字样;
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突然黑屏十秒,重启后只显示一行字:**“Youarenotalone.”**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南极科考站,“静流”终端自动打印出一张照片??那是三个月前失踪的一位探险队员的日记本最后一页,上面潦草地写着:
>“我已经走不动了。但昨晚,我听见有人唱歌。很远,但很清楚。我知道我不是第一个听见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如果你们找到这本子,请替我说一声:谢谢。”
照片下方附注:该遗体已于昨日被搜救队发现,面部安详,手中紧握一台早已没电的便携音箱。
苏晴看到这条新闻时,正站在院子里晾晒新一批录音棉罩。
阳光穿过布料,在地上投下的光影不再是静止的斑驳,而是缓缓流动的波纹,宛如一首看不见的歌正在大地上书写自己。
她抬头望天,轻轻说了句:“我们都听见了。”
话音落下,屋檐下的木铃铛再次轻响。
这一次,不止一声。
而是三声。
清脆、悠远、庄严。
就像许多年前林婉预言过的那样:
**青铜铃响彻三次。**
**第一次,唤醒沉睡的记忆;**
**第二次,连接断裂的关系;**
**第三次,开启‘聆界纪元’。**
风起了。
茶树的新叶沙沙作响,每一片都在振动,每一根叶脉中的蓝色丝线都在发光。
苏晴闭上眼,听见心底有个声音在说:
“轮到你了。”
她转身走进录音棚,拿起吉他。
这一次,她不再是为了谁而弹。
她只是想让这个世界知道??
**有人一直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