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就是嫉妒(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1998年9月3日晴
    >今天来了五个新生,最小的六岁,走路一瘸一拐。问他怎么了,说是摔的。后来才知道是被酒鬼父亲踢伤的。我把棉被给了他,让他晚上盖。这屋子冷,人心不能也冷。”
    >“2005年6月12日阴
    >小芳考上县重点中学,全班鼓掌。她哭了,说妈妈本来要她辍学去广东打工。我去找她妈谈了三趟,最后用自己的工资垫了学费。我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但我不想让她十五岁就进厂。”
    >“2014年1月1日雪
    >又一个人过年。吃了碗泡面,看了会儿春晚重播。想念父母,但他们已经不在了。也曾想过离开,去城里找份轻松的工作。可昨夜梦见学生们站成一排对我说:‘老师,您走了,我们就没了。’醒来泪湿枕头。我不走了。”
    王劲松一页页抄录下来,手微微发抖。这些不是剧本素材,而是一个普通人用三十年写下的史诗。没有掌声,没有奖状,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
    傍晚,他在操场边遇见几个孩子围坐一圈,正传阅一本破旧的《停下来的人,才是自由的》。书角卷曲,封面脱落,却被用透明胶带仔细粘好。
    “你们看过这本书?”他蹲下问。
    一个扎辫子的女孩抬头:“王老师,我们都背得出你写的序!‘当你不再羞于表达脆弱……’”
    “对!”旁边男孩抢着接,“我还把它抄在作业本上,语文老师说我进步了!”
    另一个瘦小男孩怯生生递来一张纸:“这是我写的诗,能……能请您看看吗?”
    王劲松接过,灯光下读道:
    >“我的铅笔很短,
    >短得快握不住。
    >可我还是每天写字,
    >因为王老师说,
    >字迹可以很丑,
    >但心要亮。”
    他鼻子一酸,从包里掏出一盒新铅笔送给他:“以后每写一首诗,就用一支新的。等你写满一百首,我帮你出一本书,好不好?”
    男孩瞪大眼睛,嘴唇颤抖:“真的吗?我……我也能当作家?”
    “你已经是了。”王劲松摸摸他的头,“作家不是靠名气,是靠敢说真话。”
    当晚,他躺在教室改造成的临时宿舍里,用笔记本写下新的感悟:
    >“我们总以为改变世界需要惊天动地的大事。
    >其实不然。
    >改变始于一句‘我看见你了’,
    >一次蹲下来的平视,
    >一支送给孩子的铅笔,
    >一篇被认真阅读的涂鸦。
    >李守仁老师一生没走出大山,
    >却让无数孩子走出了命运的迷雾。
    >我曾追逐聚光灯,
    >如今才明白,
    >真正的光芒,
    >是你在黑暗中仍愿为他人点灯。”
    第三天,他提议组织一场“山里的写作营”。张导起初反对:“时间紧,进度不能拖。”但当他看到王劲松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围圈讲故事,看到那些原本拘谨的脸逐渐绽放笑容时,终于点头:“拍戏可以等,这样的时刻不行。”
    于是,原定三天的勘景延长至一周。每天上午,王劲松教写作;下午,苏超远程视频指导肢体表达;晚上,他和孩子们围坐在火塘边,听他们讲家乡的故事。
    有个叫阿木的孩子说:“我家住在悬崖村,上学要爬八百米藤梯。有一次下雨,我差点摔下去。但我没告诉爸妈,怕他们心疼。”
    王劲松问:“那你害怕吗?”
    “怕。”他低头,“但更怕将来也像我爸一样,一辈子没见过火车。”
    王劲松当场决定,要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他联系出版社主编,提议出版《山那边的声音》??由山区孩子主笔,城市孩子配画,双向共写一本书。
    “我们可以发起‘一城一村’结对计划。”他在电话里激动地说,“让每个城市学校认领一所山村小学,定期通信、互访、共同创作。不是施舍,是交换。他们给我们纯真,我们给他们资源。”
    主编声音颤抖:“这个项目……叫什么名字?”
    “就叫‘听见’吧。”他说,“我们欠这个世界太多倾听。”
    一周后返京,王劲松带回三十多篇手稿、二十段录音、上百张照片。他还带回了一个愿望??明年夏天,带写作营的全体孩子来云南,住进这所山村小学,体验一周“另一种生活”。
    飞机落地时,林知梦已在机场等候。她递上一个牛皮纸袋:“陈默昨天终于哭了。就在操场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蹲在地上嚎啕大哭。哭了十分钟,然后站起来说:‘我舒服多了。’这是他交的新作文。”
    王劲松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