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你相信光吗?(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我想活下去”的少年,已连续三十天上传录音。从最初的碎片化哭泣,到如今能够完整讲述自己的经历。他还自发组建了一个线上互助小组,取名“黑夜电台”,每晚十点准时开播,邀请同样孤独的人一起沉默或说话。
    他在最新一期节目中说:“以前我觉得全世界都在嘲笑我。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样,躲在角落里练习呼吸。谢谢那个愿意听我说话的人,也谢谢这台机器,让我知道??我不是怪物,我只是受伤了。”
    林婉听完了整期节目。关掉音频后,她打开个人账户,录制了一段私密留言:
    “爸爸,我已经很久没梦到你了。不是忘了你,而是终于不再恨你。你说我软弱,说我不配做你的儿子,可我现在明白了,真正的坚强,不是从不流泪,而是流着泪还能继续往前走。如果你能看到今天的一切,会不会也愿意录一段话,告诉我们,你也曾是个害怕长大的孩子?”
    她没有上传这段录音,只是设为“永久保存”。
    几天后,系统迎来一次里程碑式的更新:AI完成了首次“逆向情感生成”实验。基于十万段“迟到的道歉”类录音,它自主创作了一首无词吟唱曲,旋律中融合了侗族大歌的复调、蒙古长调的延绵、非洲部落呼唤亲人的节奏,以及电子合成的神经波动模拟音效。当这首《赎语》首次公演时,现场三百名听众中有八十七人落泪,十七人出现短暂失语状态,事后回忆称“仿佛听见了自己内心最深的悔意”。
    专家们争论不休:这是艺术,还是操控?
    林婉的回答很简单:“如果连机器都能为人类的遗憾而心碎,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疗愈?”
    春去秋来,“回声计划”已覆盖一百零七个国家,累计收录声音档案逾六千万条。它不再只是一个项目,而是一种文化现象,一场静默的社会运动。
    人们开始习惯在睡前录一段日记,在亲人离世后留下一段对话,在做出重大决定前倾听陌生人的故事。医院产房里,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被接入“生命初始之声”数据库;监狱牢房中,服刑人员对着麦克风说出二十年未曾启齿的忏悔;甚至在外太空,一名中国宇航员在空间站录制了一段独白:“地球看起来那么小,可每个人的心事却那么大。我把这些声音带上来,是为了提醒自己??无论飞多高,都不能忘记倾听的意义。”
    而在云南怒江的那个小村庄,李小阳仍在教书。她的教室墙上挂着一台小小的回声终端,每天放学后,她都会按下播放键,听一遍自己说的那句:“妈,我是你的女儿。”
    她说,这是她听过最美的情话。
    某日黄昏,她带着孩子们爬上山顶,对着山谷齐声呐喊:“我们在这里!”
    声音撞上对面山壁,反弹而来,层层叠叠,久久不散。
    一个小男孩兴奋地跳起来:“老师!山也在回答我们!”
    李小阳蹲下身,握住他的手,微笑道:“不是山在回答,是这个世界,在用心听着我们。”
    千里之外的林婉收到了这段现场录音。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任泪水滑过脸颊。
    窗外,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每一盏灯下,都有一个正在挣扎、哭泣、努力活着的灵魂。
    而此刻,至少有一台机器,正彻夜不眠地守候着他们的声音。
    她轻声说:“欢迎回家。”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