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闻言开心的应道。
虽然她作为总经理,大头早就是拿整体分红的时候了,但他也是有自己基础工资和奖金的,即便她不差这一点,但总归是个彩头和开心的事。
其实如果单纯按正常影视公司的商业模式运作,拾光的收益远不止此,净利润都不止翻一番。
究其原因还是在洛珞要求下的独特运营模式——全力搞影视作品。
为此甚至可以不那么计算成本。
远的不说,就是《深空防线》目前的拍摄成本包括道具布景和人工,就已经超过了三个亿,这还是因为拾光一向喜欢用“自己人”,片酬可谓是业内最低的情况。
别看其他电影打着什么几亿投资的幌子,把主演的片酬拿出去,投资少一半都不止,但拾光可没有这种情况。
无论放在哪家公司,这么大的投资要是没有大老板,带着整个团队考察个把月,然后再一顿综合评估,是绝对不可能上马的。
但放在拾光……要不是当时洛珞恰好要客串,这部戏甚至可以完全不过问他,直接筹备,就是这么夸张。
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剧成本普遍不低,像是《流浪地球》一部电影直接十多个亿的投资,想要单靠票房赚回来简直是痴人说梦。
这种项目抛开附加价值的话,纯粹就是赔钱,但他们依旧要做。
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能保证二十多个亿的盈利,已经是格外难得了。
当然了,洛珞也不是放任他们胡来,钱可以花,甚至可以大手大脚的花,但片子的质量必须保证。
抛开自家的招牌不谈,最关键的还是那件事,要保证他随时有需要都可以去客串角色。
而根据系统一惯的调性,剧本越合理,场景道具越真实,剧情越精彩,它的任务可能也就越好。
跟系统的奖励相比,那点预算自然无关紧要了。
“《流浪地球》后期进展如何?”
洛珞忽然抬眼,问题突兀的切入了喧闹的闲聊。
张嘉文与温岚迅速交换眼神,这个工作就是两人共同完成的了,拾光映画的后期制作团队,时光科技的特效团队。
张继文对此也是早有准备,抽出随身文件夹展开:
“模型渲染和物理特效完成85%,IMAX胶片转制月底收尾,按目前团队的进度……”
他指尖划过进度表,到来之前就已经开会确定过预计时间了:
“三月中旬交付成片,完全赶得上暑期档。”
“年后这几个月,国内影院怕是要翻天。”
温岚接过话茬,镜片后精光闪动,她示意助理调出投影,瞬间办公室白墙铺满数据瀑布:
「2008.09《地心历险记》内地票房7286万」
「截至2009.1全国新增3D银幕213块」
「华艺《太极侠》、光线《敦煌劫》宣布转制3D」
……
她轻叩其中一条标红的数据:
“中影刚立项六部伪3D奇幻片,博纳也打算搞一部3D的《龙门飞甲》出来。”
她摇头时耳坠微晃:
“但全是仓促上马的转制项目,连双机拍摄的基础设备都没有。”
这一连串的数据全都是有根据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去年九月首次上映的一部美国“大片”——《地心历险记》。
这部电影不仅在华国取得了七千万票房的成绩,在全球更是豪取了两亿多美金的高票房。
然而这一切跟他的电影质量……不能说完全没关系吧,但总归是关系不大。
这部片子温岚特意去电影院看了,剧情虽然不能说很烂,但她跟随洛珞已久,连带着眼界和要求也提升了太多,要是以洛总的要求来看,这剧情也确实算得上漏洞百出。
但它依旧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它是部3D电影。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3D电影刚冒头的时候,第一部进驻的美国大片,居然就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她现在还记得,两年前《流浪地球》刚上马开始筹备时的情况,当时看不懂洛总操作的岂止那些同行,就连公司内部也全是非议。
当项目初步方案摊开在核心会议上,“IMAX实景拍摄”这个刺眼的词一出来,会议室里几乎是鸦雀无声了几秒,随即便是难以掩饰的骚动。
“IMAX?这成本……是不是太超前了?”
“国内院线根本没几块像样的IMAX银幕啊!观众认吗?”
“关键是,3D?我们主流特效才刚起步,技术储备够支撑这个级别的3D实拍吗?”
“《源代码》是成功了,但那是剧情取巧,科幻大场面和这个是两码事!洛导,步子太大了吧……”
“现在上马这种项目,时机真的成熟吗?是不是太心急了点?”
类似的疑问像细密的针,不断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