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性差及放大生产时杂相控制失败,成品率
所有的算式、所有的微观图景瞬间收敛。
凝成一行行无比清晰的材料设计参数和工艺指令,铭刻在洛珞的脑海中,1580积分简直是物超所值!
洛珞猛地睁开眼,孔中仿佛还有重构模型残留的星光一闪而逝。
他没有半分耽搁,指尖在终端键帽上敲出残影,那份凝聚了“龙鳞-G1”全部心血和希望的技术参数文档如同瀑布般在屏幕上快速写下。
他又检查了一遍关键数据,确认无误后,直接拉动了指挥中心的最高优先级加密通讯线路。
屏幕上瞬间跳出王启明的面孔,背景似乎还在辐照试验平台附近,显然他一直守在那里。
“王教授,停止所有原方案的试错,我这边已经算出了新的参数方案。”
王启明一愣,显然没料到洛珞这么快就有了决定性的进展,而且是“方案”而非建议。
只是……
“算出方案?洛总,您是指……”
他下意识地问道。
“基于流形计算材料学推演的新型复合基板——‘龙鳞-G1’设计规范,以及对应的晶界改性剂‘脉流-B’的突破性合成路径优化方案,我已经发给你了。”
洛珞语速快而清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65章材料问题——解决!(第2/2页)
“核心是七层层状梯度过渡界面结构设计,结合外场诱导原位自组装的全新工艺,预计成品率大幅提升,抗伪弹性崩溃能力提升至少四倍!”
“立刻组织团队,集中全部资源,按照‘龙鳞-G1’方案进行小规模快速验证,我随后就到。”
然而王启明首次面对洛珞的指令无动于衷,只是眼睛死死盯着自己这边终端上瞬间弹出的、篇幅惊人却又条理分明的技术文档。
上面的每一个术语、每一个参数值都冲击着他几十年的材料学认知。
层状梯度过渡?缓冲层MoBC?外场诱导原位自组装?成品率≥75%?
他看着那颠覆传统逻辑却又直指问题核心的设计思路和工艺参数,眼神中的焦虑瞬间被一种狂喜和难以置信的亢奋所取代!
仿佛一个在荒漠中跋涉了太久的人,突然看到远方那片生机勃勃的绿洲。
随即过了半响,他才反应过来,立马回答道:
“明白洛总!立刻执行!”
然后背景里便传来了他布置任务的声音:
“材料组目标变更!启动代号‘龙鳞-G1’验证计划!快!!”
看着王启明那张被希望点燃、瞬间焕发神采的脸消失在通讯屏幕上,洛珞身体靠向椅背,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材料上的这座技术冰山,终于是要开始融化了。
这一刻他突然觉得做总师其实也挺好的。
之前每次开挂拿到的数据,他都要像面对十万个为什么一样,想尽办法编个合适的理由,但现在就完全不用这么麻烦了。
他只需要做出指导,然后交代任务就好。
至于有资格让他汇报的人,也只有那一位,但巧的是,那位完全没可能问及这么专业的技术性问题。
而其他像王启明这种懂技术的人……他也完全不需要给对方什么交代,任由其自行发挥想象力就好了。
实在好奇,他一句“项目机密”也能轻易应付过去,而且绝对不会有任何人怀疑。
而另一边王启明在拿到新的材料参数后,果然如洛珞预料的一样,完全没有追问的打算。
且不说洛总的数据是对是错,他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这些超越当前实验范畴的数据的,这都不是他有资格过问的。
万一再涉及到什么最新研究的超算设备,或者其他高端仪器,他也打听不到答案。
他最能知道的一个答案也就是——这是洛总自己通过计算材料学推导出来的。
虽然这在他看来有点离谱,但洛总的成就有哪件是不离谱的呢,多这一件似乎也正常。
果然,当你优秀到了一定程度,你的成果甚至都不用亲自解释,自会有人帮你脑补。
……
材料的合成路径以及参数都标注的如此清楚,制作就是最简单的事。
当两个小时洛珞赶到那边基地的时候,第一批“龙鳞-G1”材料甚至已经制作完成了,就等洛珞到来后进行首次实验了。
龙鳞-G1投入中子辐照实验的第一夜,众人在监控屏幕前几乎站成了雕塑。
当荧绿色数据流突破10n/cm阈值时,整个实验室落针可闻。
王启明颤抖着捧起辐射后的样片,电子显微镜下蜂巢结构流光溢彩。
中子辐照实验室的铅门在身后沉重闭合,王启明将“龙鳞-G1”样片送入粒子加速器的靶室。
粒子束流强度旋钮被逐格推至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