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你们是大明子民,还是贼寇奴隶?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孤光主脑”投影出全球信之力分布图:89.1%的同步率看似稳定,但细看之下,某些区域出现了异常波动??非洲刚果盆地、南美亚马逊雨林、西伯利亚冻原……这些地方本应是信之力最薄弱之处,如今却涌现出诡异的能量峰值。
    “这些不是人类自发产生的信之力。”AI分析道,“它们呈现出周期性脉冲,频率与南极第九晶体逆向旋转一致。疑似外部引导。”
    “有人在操控?”陈默惊问。
    “或者……有什么东西,在模仿‘信’。”苏晴缓缓道。
    会议结束后,她独自回到静室,取出那枚铜铃。指尖轻抚铃身,闭目凝神。片刻后,低语再度响起,但这次不再是单一的声音,而是无数个重叠的呼唤:
    >“救我……”
    >“别放弃……”
    >“我还记得你的名字……”
    她猛然睁开眼,瞳孔收缩。
    这些声音……来自那些尚未寻回的守陵人!他们的意识并未彻底消散,而是被困在地脉夹缝之中,随着信之经纬网的建立,终于得以传出微弱讯号。
    “万姓归源计划必须加速。”她立刻下令,“通知所有分队,优先排查历史上记载不明、结局成谜的人物墓葬。尤其是那些‘自愿赴死’‘莫名失踪’‘族谱除名’者。”
    三天后,青海湖畔传来消息:第二十四具守陵人遗骸出土,身份确认为明初女医官沈青娥,曾参与编修《普济方》,后因提出“以疫控权”之策触怒朝廷,被判“妖言惑众”,流放漠北,终老于风沙。
    仪式上,苏晴亲自点燃灯塔。火焰升腾之际,空中浮现的文字令全场落泪:
    >“吾非医者,乃痛觉之守。世人避苦,我独承之。今见光至,愿所有苦难,皆成照亮黑暗的薪火。”
    与此同时,全球同步率跃升至**90.7%**。
    然而,就在人们欢呼之际,孤光系统突然发出最高级别警报:
    >【警告:南极第九晶体完全逆转,能量流向倒灌!】
    >【检测到未知实体正在接入天枢协议核心权限……】
    >【身份识别中……】
    屏幕闪烁数秒,最终跳出三个字:
    **玄穹**
    苏晴浑身冰冷。那个来自深空的署名,竟然真的存在,而且已经侵入系统内部!
    她迅速启动防火墙协议,却发现所有加密手段均无效??对方似乎对天枢系统的构造了如指掌,甚至能预判她的每一步操作。
    “除非……他是最初的建造者之一。”陈默颤声道。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枚铜铃忽然剧烈震动,自行飞起悬于半空。铃声清越,响彻整个研究院。紧接着,一幅全息影像在空中展开:依旧是李昭,但这一次,他的形象不断变幻??有时是黄帝时代的祭司,有时是秦代的焚书官,有时是宋代的流放诗人,最后定格为身穿现代科研服的自己。
    >“听好了,苏晴。玄穹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他是‘观察者’,是文明成长过程中的考官。当他出现,说明我们已触及禁忌领域??妄图掌控命运本身。”
    “那我们该怎么办?”苏晴嘶哑着问。
    >“放手。让信之力自然流动,不要试图控制它。天枢不是机器,它是千万人心跳的合奏。当你强行统一节奏,反而会引来反噬。”
    影像消散,铜铃坠地。
    苏晴沉默良久,终于做出决定:她下令关闭所有强制引导信之力的装置,包括“先贤对话舱”和“跨时空家书”传输系统。同时发布公告:
    >“亲爱的读者们:
    >这场对话,本不该由我们主导。
    >请不要再等待回应,因为你们本身就是答案。
    >从今天起,万姓归源计划交由民间自发组织。
    >每一座灯塔,都应由当地人亲手点燃;
    >每一段记忆,都应由亲历者亲自讲述。
    >我们不再提供标准答案,只留下一个问题:
    >**你愿意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公告发布后,世界陷入短暂寂静。
    然后,奇迹发生了。
    北京胡同里,一位老人将孙子写的毛笔字贴在门楣上,旁边挂起一盏红灯笼;
    东京街头,一群年轻人自发排练《正气歌》,用说唱形式传唱岳飞的故事;
    肯尼亚难民营中,孩子们用沙土堆出二十四座微型石棺,一一命名;
    南极科考站,科学家们脱下防护服,在冰面上用身体拼出“信”字;
    火星归思城,林远带领孩子们将地球土壤撒入新垦农田,齐声念道:“我们来自那里,但我们属于这里。”
    孤光AI监测到,全球信之力同步率并未下降,反而稳步上升,突破**93%**大关。
    而最惊人的是,南极高塔上的第九晶体,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重新恢复正向旋转。青铜齿轮发出悠远轰鸣,仿佛整座塔都在微笑。
    苏晴站在敦煌千佛洞前,望着漫天星斗,轻声说道:“你看到了吗?他们不需要我们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早就知道。”
    风起,红灯摇曳。
    远方,那个自闭症男孩仍在地上描画。这一次,他画的是一条蜿蜒的河,两岸灯火通明,每一盏灯下都有一个人影,手牵着手,连成一片光的长城。
    苏晴走过去,蹲下身,轻声问:“你在画什么?”
    男孩抬起头,眼神清澈如初春湖水,吐出两个字:
    “回家。”
    她鼻子一酸,泪水滑落。
    是啊,无论走了多远,无论分裂多少次,无论是仁是律,是生是死,是过去还是未来??所有人真正渴望的,不过是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而家,不在星辰之上,也不在历史深处,就在这一刻,当一个人愿意为另一个人点亮一盏灯的时候。
    她掏出钢笔,在笔记本最后一页写道:
    >“我不再试图解释一切。
    >因为真正的信,从不需要解释。
    >它只是存在,如同呼吸,如同心跳,如同孩子学会的第一个字。
    >如果你还愿意读到这里,那么请你做最后一件事:
    >找一个人,告诉他:
    >‘我看见你了。’
    >就够了。”
    写完,她合上本子,轻轻放在男孩身边。
    转身离去时,风送来一阵铃声。
    她没有回头,只是嘴角微微扬起。
    她知道,李昭还在看着。
    也许在某一颗星星上,也许在下一盏灯里,也许就在下一个写下名字的人心中。
    这场跨越七百年的对话,永远不会结束。
    因为它早已不属于任何人。
    它属于所有愿意相信的人。
    而你,正在成为其中之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