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家的接受程度,都相对要高不少。
这回李红兵没亮工作证,反正自己说的是实话,信不信是她们的事情。
随着过去这一年半的发展和积累,李红兵已经渐渐有了「底蕴」和底气,不再需要特地去向别人证明什麽。
把买回来的这两袋面粉和一袋大米搬进屋,李红兵很快又重新锁上门,离开了四合院。
骑着自行车,李红兵再次来到了粮店,又重新买了两大袋的面粉。
因为近,所以这次李红兵并没有特地换一家粮店,粮店店员看他刚买了那麽多回去又来,显然有些惊讶,忍不住多问了两句,李红兵直接解释说这回是帮自己姐姐家买的。
这个时候别说限量购买了,连面粉计划供应的文件,估计都刚提交上去没多久,还没有正式通过,个人买粮几乎没有什麽限制,现在更不会引起什麽怀疑。
刚发工资,往家里买粮食,哪怕一次买粮的数量要比大多数人多很多,也并不稀奇。
有的人家里人口多,或许单纯为了省事,不喜欢麻烦,这些情况都正常。
就李红兵今天买的这些,还完全够不上囤积居奇和扰乱市场。
这也是李红兵少数能有这样公开自由购粮的机会了。
下个月开始,但凡购买粮食,都得到指定的粮店,并且不管是列入计划供应的面粉,还是并未严格限制的其他主粮,都需要实名登记。
也就是说。
比平时多买一点,只要不超出太多,基本没什麽问题,可要像李红兵之前那样偷偷囤粮,已经不现实了。
但凡购粮超出实际太多,都会引起注意。
好在李红兵之前囤了不少,再加上系统奖励的那一货柜精品大米,李红兵可以保证自己和身边的人,在未来几十年,一直到票证时代的终结,都不会出现缺粮的问题。
只不过。
往后送粮的时候,大多数只能偷偷着来,没办法像今天这样明目张胆。
今天他毫不掩饰的给陈雪茹丶自己和姐姐李红梅买粮丶送粮,主要是为了应对接下来的面粉供应计划,保证往后一段时间,他们都能公开透明的实现面粉自由。
至于师父郭友忠那里,李红兵今天就没有专门安排。
先不说厨子缺不了什麽吃的,光是他们师兄弟十几号人,每人往他家里送一些,就够他一大家子用的了。
到时候,李红兵完全可以从自己家里的那些,分一些送过去。
即便没有李红兵,郭友忠也很难会出现缺粮的问题。
今天不是周末。
不过李红梅还在放产假坐月子,所以李红兵直接就过去了。
五三年,国家尚未出台全国性产假规定,国企女职工的产假时长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最早规定九十天产假的,是八八年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眼下女职工的产假时长,实际天数取决于企业政策或地方实践,不过建国初期的很多经验,都参照苏联老大哥的模式,所以食品厂的产假规定,是产前和产后各一个月左右。
「红兵来了。」
「这些是什麽?」
「给我姐和姐夫买了些面粉。」
「这麽多?」
「这不您也在嘛,我就多买了一些。」
「哎呦,你这……」
「……」
李红兵到的时候,屋里不止李红梅一个人,还有专门过来伺候月子和照顾小孩的赵母。
赵卫国要上班,李红梅在家坐月子,肯定是需要有人照顾的,所以便让赵母临时过来帮忙一段时间。
看到李红兵买了这麽多面粉过来,哪怕知道这是李红兵为了李红梅买的,可赵母还是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怎麽买这麽多粮食过来?我这又不缺。」
发现李红兵带了两大袋的面粉上门,李红梅的语气里带着责怪。
李红兵平时带一些肉啊水果什麽的过来,李红梅没少说他,却拿他没什麽办法,现在连米面这些主食都给安排上了。
这让李红梅很无奈。
作为双职工家庭,她和赵卫国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可不低。
虽然因为没和赵父赵母住在一起,没办法在身边照顾,他们每个月都会拿一些钱给他们开销,实际并不多。
剩下的工资,除了家庭的日常开销,李红梅还能攒下来不少。
本来李红梅还能花钱买布料给李红兵做衣服,可现在自己弟弟有了陈雪茹这个对象,这方面几乎都用不上她操心。
「前两天刚发了工资,今天休息,路过粮店就顺带买了些带过来了。」
李红兵都懒得重新找理由,继续沿用这个说辞。
知道李红梅肯定还会说自己,所以李红兵先发制人,开口说道:「姐,还没来得及跟你说,我前几天通过了中级炊事员的考核,现在涨了工资,一个月五十六万。」
「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