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新的抉择【求追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控制一支军队。
    此后还要建议赵庸,缩小实际控制范围,强大自身实力和提高战斗力。
    从现在的情况来说,这条选择是赵城最好的选择。
    毕竟,他爹南雄侯形式上控制了广东。
    虽未实际掌控,但在广东具有无与伦比的话语权,若能说服赵庸,赵城行事会非常方便。
    但现在的问题就是,南雄侯会在这等大事上听他赵城的安排和建议吗?
    如果不听,赵城能武力胁迫赵庸吗?
    这些都不算大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广东很难抵御大明的军队。
    赵城非常清楚,若没有突发变故,傅友德等大军长驱直入,半年时间不到就能平定云贵。
    此后大军一定会东进,赣江大军、湖南大军南下,两广不可能挡住。
    大半年时间的发展,赵城很难形成一支百战百胜的强大火器军。
    一旦大明军队扫荡下来,他也只是舍弃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这对赵城来说,是最无力的结局!
    毕竟,粮食是基础。
    如果他在广东种植的粮食带不走,那不是为傅友德等人做嫁妆了吗?
    如果他不在广东种植粮食,那不是白白浪费时间了嘛!
    但不去广东而选择去黔州的话,赵城依旧举步维艰。
    想要在黔州那样一个环境下发展壮大起来,强大的盟友是必须的!
    如果有盟友支持,在黔州发展,反倒比在广东更有优势。
    因为黔州山多,很多地方无路可走。
    大明军队想打进来,本身就难如登天!
    一旦赵城在黔州站稳脚跟,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都能在黔州生长,对黔州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五章新的抉择【求追读】(第2/2页)
    农业不是问题,粮食基本不能阻碍赵城发展势力。
    那据守黔州,外御强明,迅速发展军工,提高生产力,进而实际控制黔州。
    这一切,都会如鱼得水般自然。
    赵城敢肯定,只要黔州在他的实际控制下,大明想要打下黔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黔州,何尝不是如此!
    地无三尺平,大军前行,累都要累死!
    等到赵城势力进一步发展扩大,辐射开来,很容易就能攻占云南、巴蜀,基本上就能实现割据西南的目标。
    不过,赵城还有另一种想法。
    南下广东,据守广州,若事不可为,迅速退往海南,甚至再往南方撤退。
    但这样做有一个弊端,人手可能是一个问题。
    这一路撤下去,等到吕宋岛上,可能就没多少人了。
    人手不够,很多东西想要迅速发展,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这条,也只能当作备选中的备选。
    关于未来如何走,赵城整整思考了三天,最终还是决定西进!
    要找机会联合黔州土司,狙击大明军队,极大程度阻止他们平定云贵。
    这样,或许还能牵制住大明西南方向的军力,减小南雄侯赵庸等人的压力。
    只要给赵城几年时间,一定能培养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具有先进的作战理念,装备先进的战争武器,配对先进的医疗,再有强大的兵工厂……
    横扫巴蜀,割据西南,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一旦占据巴蜀,在他庞大的数据库、信息库、资料库的支持下,巴蜀很容易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
    虽无法达到二十一世纪的水平,但达到二十世纪的水平还是非常可能了。
    而且,不是二十世纪初,起码也是二十世纪中叶。
    在庞大的数据资料支持下,四五十年就能走过曾经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
    赵城做下决定,不再浪费时间,全速前进,向西而行。
    而这几天的时间,宋濂在武昌引起的渲染大波已经扩散开来。
    那本所谓《新华字典》,也成了全民讨论的热点。
    武昌,几大富商在宋濂的支持下联合起来,成立了新华印刷厂,转门研究如何拓印《新华字典》。
    宋濂知道《新华字典》的重要性,但也明白整本拓印的难度。
    为了方便推广,他对《新华字典》进行提炼,在赵城的提议基础上,按照读音进行分类分册拓印。
    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尤其是在洪武年间这样低下的生产力基础上,很多东西都只能依靠人力。
    但还好,有实物为基础,工作繁琐但不难。
    ……
    简化汉字风风火火地推行着,稳坐钓鱼台的朱重八,对那老不死的宋濂杀意更重了。
    但已经杀过一次,再杀第二次的难度,他也明白。
    何况,妻儿竟以皇后位、太子位相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