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薛仁贵和苏定方都是大唐有名的战将,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薛仁贵,一生东拼西杀、有勇有谋、惯于征战,人称“神勇白袍将”,破过高句丽,平过回鹘兵,三箭定天山,生擒契丹王。
虽年龄还小,不在巅峰,却已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干方天画戟舞的虎虎生风,时而刺敌如枪;时而劈砍如刀;时而砸敌如棍,戟法凶猛迅捷,令人防不胜防。
比起薛仁贵,苏定方也是不遑多让。
他破颉利可汗牙帐,俘阿史那贺鲁,灭西突厥,降特勒部,擒扶余义慈,终百济国祚。
一杆枪使得更是出神入化,那枪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游龙,拦、拿、扎、挑用的是随心所欲炉火纯青。
搞的宋笃赫院里如同开了铁匠铺,大白天一溜溜的火星子乱窜,‘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看的宋笃赫心惊肉跳,李世民连连叫好。
二人斗了七八十合,依旧不分上下。
宋笃赫见二人越战越勇,越战越狠,招式也逐渐变的有些阴损,知是动了真火,连忙挥手叫停。
那二人正斗的起劲,再加上李世民在房顶上高声叫好,哪肯就此罢手,统是把宋笃赫的声音当成了耳旁风。
你喊你的,我打我的。
反正不分出个高低上下,那是死也不肯停手。
宋笃赫连喊几次,见二人都不搭理自己,灵机一动,竟对着对面的房顶跪了下去,扯着脖子高声喊道:
“臣宋笃赫参见陛下。”
这一嗓子出去果然管用,薛仁贵和苏定方立马停了手,各自收了兵刃,顺着宋笃赫跪拜的方向看了过去。
宋笃赫伏地怒斥道:
“陛下当面,你二人还敢站着,莫不是要找死不成,还不快快跪下参拜。”
“免了免了。”
从宋笃赫喊出陛下的那一瞬间,李世民就知道今天没热闹看了。
他是马上的皇帝,一生恶战无数,对战场厮杀有着特别的感情,对勇武的战将更是情有独钟。
笑吟吟的挥了挥手道:
“你二人是何人,为何在此争斗?”
苏定方年龄大,还跟着窦建德一帮草头王混过几天,胆子比少年薛仁贵要大不少,见李世民问自己话,连忙答道:
“回陛下的话,草民苏烈苏定方,冀州武邑县人,曾在窦建德、刘黑闼帐下效力,后刘黑闼兵败,便归乡务农,不问世事。前些时日得公主令,让某来凤岗山效力,故而至此。”
薛仁贵年龄小,不知该如何作答,干脆学着道:
“回陛下的话,草民薛礼薛仁贵,绛州龙门人,一直在家务农,也是得了公主令,来凤岗山效力。”
李世民听了二人来历,笑吟吟的点了点头,把询问的目光朝房玄龄看去。
房玄龄会意,把脑袋往李世民身边凑了凑道:
“陛下,此二人武艺精湛,乃万人敌,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薛仁贵年龄尚小,不妨留在此处,让武功男教导几年,日后必成大器。
苏定方如此年龄,又曾亲临战阵,不妨调入军中听用,免得在此误了前程。”
李世民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房玄龄在想啥,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无非是薛仁贵家事清白,年龄又小,放在凤岗山比较放心。
苏定方嘛,毕竟是跟着敌对势力混过的,万一动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如此甚好,就是不知武功男肯不肯放人了。”
房玄龄道: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万不可由着他的性子乱来。”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却没再说话,转身顺着梯子爬了下去。
房玄龄和袁天罡对视了一眼,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也跟着下了房顶。
不一刻,三人便进了宋笃赫院中。
李世民一马当先,笑呵呵的走到薛仁贵身边,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点头赞道:
“好一个少年儿郎,小小年纪,竟有这般武艺,竟比朕年轻时还要厉害三分。他日必是我大唐栋梁之材。”
唬的薛仁贵连呼‘惭愧’,汗流浃背跪拜在地。
李世民将他扶起,又朝苏定方走去。
苏定方见李世民朝自己走来,忙将手中长枪丢在一边,不待李世民靠近,便先拜伏在地。
李世民见他如此,心中不禁踏实了不少,笑着把他扶起:
“苏壮士不必如此,你一身武艺,不在翼国公之下,怎可埋没于乡野之中,不知是否有意,入军中效力。”
苏定方本为功名利禄而来,李宇都能一邀而至,李世民亲自相邀,哪里会不答应,当下便把脑袋点的飞快,一副高兴的不要不要的样子。
他这般举动,虽然宋笃赫看着极为不爽,却让李世民放心了不少。
最起码能证明,这丫的不是冲着闺女来的,也不像存了什么坏心思。
李世民指了指房玄龄,笑着道:
“此乃房乔房玄龄,大唐中书令,苏壮士若想投军,径去长安找他即可。”
“那个。”
尽管宋笃赫对苏定方的做派有些不满意,可出于对历史英雄的尊重,他觉的自己还是应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陛下,家师曾言,苏定方勇武过人,身怀韬略,为大将之材。
若只让他军中效力,还不如留在我这学点东西呢。”
李世民白了宋笃赫一眼道:
“那依你之见,该封个什么官呀?”
宋笃赫抓了抓脑袋道:
“这个我哪知道啊,总之不能下来一千人吧,要不然,他要那韬略有何用,当个莽夫不就行了。”
李世民道:
“算你小子识相,还以为你会开口要个右武卫大将军呢。”
宋笃赫摇了摇头:
“那我可不敢,我怕宿国公揍我。”
李世民笑骂道:
“不曾想你这泼皮性子,竟也有怕的人。既然你开口了,朕也不能搏了你的面子,就让他去李靖军中,做个仁勇校尉吧。”
“仁勇校尉?”
宋笃赫瞅了瞅房玄龄:
“这官多大,手底下有多少人呀?”
房玄龄一脸嫌弃的白了他一眼道:
“身为武功男,竟连这个也不知道,真不知你每天都在忙些啥,仁勇校尉,正九品上,平时领一千人,战时可领三千人。如何,可配得上你口中的大将之才。”
宋笃赫摇了摇头:
“若是我说了算,最少给他个折冲都尉。”
房玄龄佯怒道:
“臭小子,又胡言乱语,便是下府的折冲都尉,都是正五品的衔,他刚入军中,无尺寸之功,岂可任如此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