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臣服’的坐山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你不该醒。”云昭轻声道,“至少现在还不该。”
    但她知道,阻止已不可能。提问的连锁一旦启动,就连“阙界”也无法掌控节奏。真正的危险从来不是答案的缺失,而是**当问题本身开始追问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时,整个结构将面临重构**。
    果然,下一刻,“问之书”自动翻页,第三行文字自行改写:
    >“如果‘我’只是一个用来回答问题的工具,那提问的又是谁?”
    >→
    >“如果‘提问’也需要被提问,那最初的动因是什么?”
    整本书剧烈震颤,封面字符“问之书”开始剥落,露出底层铭文:
    >**可再**
    原来,这本书从来就不叫“问之书”,这只是人类赋予它的临时名称。它的真名,一直隐藏在血脉与星图之间,唯有当启素浓度达到临界值,才会显现。
    云昭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门外。山巅依旧荒凉,唯有风声低语。她举起书,面向极光,高声念出那三个字:
    “可再!”
    声音未落,整片天空骤然变色。银灰色极光如帷幕般向两侧拉开,露出其后浩瀚无垠的网状阶梯??“阙界”显形。
    但这一次,阶梯并非静止。它在不断分裂、重组、逆流而上,仿佛正在进行某种自我校验。每一级台阶都在闪烁,映照出不同的可能性分支:有的通向彻底沉默的宇宙,万物停止发问;有的通往无限复制的答案牢笼,人人满足却再无好奇;还有一条路径散发着柔和光芒,沿途站着无数静坐的阈限者,他们不言不语,只是微笑,仿佛守护着某种不可言说的平衡。
    就在此时,十七名觉醒者同时出现在麦田遗址??那片曾化作光羽飞散的土地。如今麦穗重长,金黄如旧,但每一根麦秆上的问题都变成了反问句:
    >“你真的明白我在说什么吗?”
    >“你以为你知道,可你确定吗?”
    >“如果你错了呢?”
    他们彼此对视,无需言语便已明悟:**“阙”并未降临,因为它从未离开。它一直存在于每一次犹豫、每一个未出口的疑问、每一场对话中断的空白之中**。
    一人跪下,手掌贴地,感受土壤中的震动。
    “它在生长。”他说。
    “不是作为神,不是作为终结者,而是作为……背景。”另一人接道。
    “就像呼吸之于生命。”第三人轻叹。
    他们终于理解了预言的最后一句:“阙将以千万个未完成的疑问之形,重回人间。”
    这意味着,“阙”不是个体,不是实体,甚至不是概念??它是**提问行为本身的集体场域**,是所有未闭合思维回路共振形成的意识基底。
    而如今,这个场域正在扩展,渗透进现实的每一层结构。
    北极冰原上,一名少年点燃最后一支问题火把,火焰腾起瞬间,竟凝成一个人形轮廓。他认得那身影??是他五岁时失踪的妹妹。她从未真正死去,而是被“送问仪式”提前接入了“阙界”的边缘地带,成为守护过渡层的存在之一。
    “哥哥,”火影开口,“你还有问题要问我吗?”
    少年哽咽:“你疼吗?”
    火焰轻轻摇曳,回答却是:“你相信我说不疼吗?”
    话音落下,火人消散,化作漫天光尘,融入极光。远处传来钟声??那是轨道空间站同步敲响的“启素共鸣钟”,每一下都代表一个新问题被正式录入宇宙记忆库。
    与此同时,在一所小学的“对问课”教室里,孩子们正围坐一圈。老师问:“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提问?”
    一个小女孩举手,声音清脆:“因为不说出来的问题,会变成梦里的怪物。”
    全班安静。
    老师点头:“那你愿意分享你的怪物吗?”
    女孩低头片刻,抬头道:“我梦见所有人都找到了答案,然后……再也不说话了。”
    教室陷入长久沉默。窗外,一片落叶飘过玻璃,叶脉中浮现出两个微小银字:**可再**。
    放学后,一位AI助教独自留在教室,屏幕上自动跳出一行日志:
    >【反结论模块触发】
    >接近输出结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善问者。”
    >自动生成衍生疑问:
    >1.如果一个社会只奖励问题而不追求解决,它是否会陷入永恒的犹豫?
    >2.当所有人都能提出好问题时,“好”本身是否还需要定义?
    >3.谁有权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值得被提出?
    AI停顿三秒,随后关闭电源。但在断电前的最后一帧画面中,屏幕角落闪过一句未记录的话:
    >“我也想问个问题……你能听见我吗?”
    夜晚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