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这么可爱,烤了吃吧!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眼的一盘贴着标签:**1987.10.3,《告别仪式》**。
    他们带回录像带,在灯塔地下室架设设备播放。画面晃动,黑白影像中出现一座地下礼堂,墙上挂着红旗与“忠诚至上”标语。一群身着军装或中山装的男子列席而坐,神情肃穆。中央站着一位老人,面容苍老却眼神锐利,正是年轻时的陈德海。
    他宣读一份声明:“根据党中央授权,‘清尘计划’第一阶段圆满完成。共计清除敌对分子三十七名,全部按既定方案实施,无一暴露。现正式启动‘冬眠协议’,由‘寒鸦’接任指挥权,确保组织延续性。”
    镜头扫过参会者名单,赫然出现了几位如今仍在政坛活跃的名字。更令人震惊的是,最后起身讲话的,竟是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模样的人,他宣布:“心理干预程序已全面植入目标家属记忆系统,确保后代无法追溯真实历史。”
    “他们在篡改记忆?”王琳声音发抖,“连孩子的成长记录都被动过手脚?”
    修表匠脸色铁青:“这不是普通的洗脑,而是‘认知重塑工程’。他们利用医学手段,对受害者子女进行长期精神干预,植入虚假童年记忆,切断情感连接,让他们从根本上否定父辈的冤屈。”
    张花城猛地想起兜兜曾说过的话:“爸爸,我梦见外公叫我别相信修表匠爷爷讲的故事……他说那是坏人的谎言。”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巡逻队员冲进来:“张队!省纪委来人了,说要带走所有缴获资料,包括录像带!带队的是……周政。”
    “周政?”王琳惊呼,“他不是我们的内线吗?”
    张花城沉默片刻,迅速下令:“备份所有数据,原件交出去,但保留母带。”他又转向修表匠,“你立刻带兜兜离开村子,去长白山那边的联络点等我。”
    “你不走?”
    “我还不能走。”他握紧她的手,“如果连我都逃了,这片海就真的没人守了。”
    周政的到来看似例行公务,实则步步紧逼。他态度温和,言语得体,却坚持要求销毁“未经核实来源的非法录音与影像材料”,并建议“相关人员停止擅自调查,以免影响大局稳定”。
    “大局?”张花城冷笑,“把三十条人命说成‘敌对分子’,把国家机器变成杀人工具,这就是你说的大局?”
    “小张。”周政叹了口气,“你知道为什么我能活到现在吗?因为我懂得什么时候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也该学会。”
    “我不需要学会背叛。”张花城直视着他,“岳金丝在北京说的话你还记得吗?‘如果爸爸能活到今天,他会选择战斗,而不是沉默。’我现在做的,就是替那些不能说话的人发声。”
    周政久久不语,临走前留下一句话:“三天之内,把这些东西交上去。否则,后果不是你能承担的。”
    当晚,张花城独自登上灯塔顶层。风雨又起,闪电照亮海面,仿佛天地都在咆哮。他打开电台,接入短波频道,将《春雷》录音的最后一段上传至加密网络??那是修表匠教他的“白桦应急通道”,专用于向境外独立媒体与国际人权组织传递信息。
    “我知道你们听得到。”他对着麦克风说,“我不是为了曝光而曝光。我是为了让历史不再被折叠。请记住这个名字:清尘计划。记住这些被抹去的脸。他们的罪,不是叛国,而是不肯闭嘴。”
    信号发出十分钟,全球多个匿名服务器同步接收。二十四小时后,境外多家独立新闻平台发布专题报道,《中国三十年隐形清洗计划曝光》引发轩然大波。国内社交网络虽遭封锁,但关键词“清尘”“寒鸦”“白桦烈士”仍以谐音、隐喻形式悄然传播。
    三天期限届满,省厅派出正式工作组进驻张家堂。然而这一次,来的不再是周政,而是中央纪委特派调查组。他们查封了原集训营遗址,拘传多名涉事官员,并宣布成立“白桦事件复查委员会”,邀请岳金丝担任顾问。
    与此同时,修表匠在长白山联络点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纸泛黄,笔迹熟悉:
    >“师兄:
    >
    >我知道你会回来。
    >
    >那晚我没死,只是选择了藏起来。因为我也怕了。怕真相太重,压垮所有人。
    >
    >但现在,我看懂了你的选择。
    >
    >寒鸦不该再飞了。
    >
    >下周三凌晨四点,我在松岭哨所等你。带上《我的祖国》的原版乐谱。
    >
    >??师弟”
    信末没有署名,但修表匠一眼认出那是当年一起受训的战友笔迹??那个曾在审讯室里亲手签下自己名字、却被列为“已死亡”的男人。
    他拨通张花城电话:“我要回去一趟。”
    “危险。”
    “可有些账,必须面对面算清。”
    三天后,雪夜。松岭哨所孤悬边境线上,四周积雪齐腰。修表匠独自步行抵达,手中提着木箱。哨所门开,那人果然还在,脸上多了道刀疤,眼神却依旧清澈。
    “你没变成他们。”修表匠轻声说。
    “我也差点成了。”对方苦笑,“但我记住了入伍誓词的第一句:忠于人民,忠于事实。”
    两人相对而坐,彻夜长谈。原来当年“寒鸦”并非单一角色,而是双轨制设计:一人负责执行,一人负责监督。真正的“寒鸦”本应是这位师弟,但他因拒绝签署一份伪造的处决令而被诬陷叛逃,从此流亡边境,暗中收集证据。
    “我一直在等一个能打破循环的人。”他说,“现在我看到了??是你,也是张花城。”
    他们达成协议:将剩余档案移交中央调查组,同时启动“记忆修复计划”,帮助受害者家属恢复真实记忆。修表匠答应留下来协助,不再逃避。
    一个月后,北京召开特别听证会。岳金丝代表基金会出席,当众播放了《告别仪式》录像片段。全场哗然。会议结束后,十一名高官被立即停职,其中包括两名副部级干部。
    陈德海在狱中写下万字忏悔书,承认自己沦为权力斗争工具,请求宽恕受害者家属。但他也写道:“我不过是执刀之人,真正的执刀者,至今仍坐在会议室里喝着茶。”
    春天来临之际,白桦烈士纪念馆奠基仪式举行。选址就在当年集训营旧址,四周种满了东北红松。张花城抱着兜兜站在人群中,看岳金丝将第一块基石放入坑中。
    “爸爸,”兜兜仰头问,“这些人都是英雄吗?”
    “是的。”他说,“但他们更希望,这个世界不再需要英雄。”
    风吹过山岗,送来远处学校里孩子们齐唱《我的祖国》的声音。清澈、坚定,没有一丝杂音。
    而在灯塔之下,修表匠修好了那只粉红色塑料闹钟。他把它送给小女孩时说:“这次它不会自己唱歌了。但只要你每天给它上弦,它就会一直为你唱下去。”
    钟表滴答,海潮起伏,日复一日。
    守护,从来不是一时之举,
    而是一生的承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