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山楂与果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放映机到了?那今晚上可以放电影了吗?”
    “嗯,我们张家堂那边的广场那边放一个,部队的大礼堂那边也弄一个,小石岛的晚上以后也要热闹起来啊!”
    张花城点头。
    小石岛的夜晚,也该迎来一点点夜生活了。
    一群人睡得倒是很香甜,几个朝鲜姑娘轮流伺候这些人,加炭,盖狼皮毯,盖大衣,倒没冻到这些人。
    也有很多睡不着的,比如段阳的家里人,这两天的生活真的是从地狱进入天堂,让他们时时刻刻的感觉到不现实。
    “队长!马上到......
    雪后的清晨,阳光斜照在松花源的屋檐上,融化的雪水顺着瓦片滴落,在结冰的地面上敲出清脆的声响。小禾穿着厚厚的棉袄,蹲在试验田边的小木箱前,正用一根小木棍小心翼翼地拨开浮土,查看底下埋着的一颗红米种子是否发芽。他已经连续三天来“探望”这颗种子了,每次都要认真记录:“第一天,没动静;第二天,土裂了一条缝;第三天……爸爸说它快醒了。”
    张花城站在不远处看着儿子的身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手里拿着刚打印出来的《归壤技术联盟年度运行报告》,纸页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过去半年里,联盟已在全国落地四十三个示范点,其中八个由返乡青年自主运营,三个位于曾经的贫困县。更让他欣慰的是,不少地方开始反向输出经验??云南某合作社利用本地菌种改良S-7X适应性配方,四川山区则探索出“菌-草-禽”循环模式,甚至比松花源原版更贴近当地生态。
    但平静之下,暗流从未真正停歇。
    昨夜,苏婉从省城开会回来,脸色凝重。她在农业农村厅听到了一条未公开的消息:一家名为“北域生物”的新公司,注册资金五千万,法人代表匿名代持,办公地址挂在某科技园区空壳企业名下。该公司已于两周前向国家专利局提交三项发明专利申请,核心技术描述与S-7X高度相似,唯一区别是将其命名为“BX-9系列复合促生菌群”。
    “他们用了白皮书里的数据。”苏婉把手机递给他,“你看这段驯化流程图,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换了颜色和标注顺序。”
    张花城盯着屏幕,眉头越皱越紧。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精心设计过的“合法抄袭”。通过调整部分参数表述、更换术语命名、添加无关修饰成分,对方试图在法律灰色地带构建独立知识产权体系,进而抢占市场话语权。一旦获批,未来任何使用S-7X原理的企业都可能面临侵权诉讼。
    “林清远知道吗?”他问。
    “我已经联系他了,但他提醒我们,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对方非法获取原始样本。而且……”她顿了顿,“如果他们在境外完成基础研究,哪怕参考了我们的公开资料,也难以界定为侵权。”
    两人沉默良久。窗外风声掠过竹林,沙沙作响,像某种隐秘的低语。
    第二天清晨,乡土学院迎来一批特殊访客??六位来自内蒙古草原牧区的学员,带着冻干的土壤样本和萎缩的牧草标本。他们所在的合作社正面临严重退化问题,草场板结、水源枯竭,牛羊瘦弱不堪。听说松花源的菌群能激活贫瘠土地,便千里迢迢赶来求助。
    接待会上,一位名叫巴特尔的老牧民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讲述:“以前草原像绿毯子,风吹过来都是香的。现在走十公里都找不到一朵野花。我们试过化肥、买过国外菌剂,可越治越糟。听说你们这儿的东西‘认土’,能不能……救救我们的草?”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全场安静下来。
    王振起身回应:“我们愿意帮。但要先做三件事:一是实地采样分析,二是培训你们自己的技术人员,三是建立长期监测机制。这不是卖药治病,而是一起学习如何倾听土地的语言。”
    掌声响起时,张花城注意到角落里站着一个陌生年轻人,戴着鸭舌帽,低头记笔记,神情专注得近乎警惕。会后他主动上前搭话,对方自称姓陈,是随行翻译兼助理,曾在农业大学读过研究生。
    “你觉得我们该不该给他们用S-7X?”当晚,张花城在家庭会议上提出这个问题。
    苏婉沉吟道:“理论上可以,但我们必须确保不会造成生态溢出。长白山的菌群进入草原生态系统,可能会打破原有平衡。”
    “但我们也有责任不让技术只停留在实验室。”李朵朵插话,“就像你说的,土地属于所有人。”
    最后决定:先进行封闭式小规模试验,设置隔离带,每日监测微生物扩散情况,并邀请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
    一周后,试验正式启动。那名叫陈的年轻人主动请缨留下协助,工作勤恳细致,连最繁琐的pH值记录都能做到零误差。他还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将菌剂与本地腐殖质混合制成颗粒状缓释剂,显著提升了附着率。
    “这孩子有点本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