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88章:改革军功授爵制(第1/2页)
嬴政静静地听着,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与儿子的治国理念,存在着根本的不同。
在他这位千古一帝的内心深处,这广袤的大秦帝国,从来就不是天下人的天下。
所有的疆土,所有的百姓,乃至那些看似显赫的王公贵族,都不过是皇帝一人的私有财产和统治工具罢了!
那些将士,固然是大秦的将士,但他们更是皇帝用来开疆拓土,扫平一切障碍的利刃。
战死了,伤残了,那就再换上一批新的!
即便是伏尸百万,血流成河,只要最终能达成皇帝的战略目的,那都是必要的代价,甚至可以说是那些士卒的荣幸!
嬴政沉默着,深邃的目光落在跳跃的灯火上,仔细咀嚼着赵凌刚才那番话,并没有立刻出言反驳,也没有动怒,只是陷入了长久的思索。
赵凌见父亲没有反对,便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父皇,吾大秦实行‘全民皆兵,耕战一体’的国策,再加上‘军功授爵’的巨大激励,将士们的战斗积极性和战斗力的确空前强大,这是大秦能横扫六国的基石。”
说到这里,赵凌微微一顿,话锋一转,“可如今四海之内,已无强大的对手,至少两年之内,朕是不打算再开战。”
“朕也知道,父皇您当年决意北击匈奴,除了消除边患,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六国既平,若不让这台为战争而生的庞大国家机器继续开动下去,它很可能会因为失去目标而内部生锈,甚至崩溃。”
赵凌点出了当时嬴政的深层忧虑。
任何事情都有巨大的惯性。
军功授爵制度就像一架上紧了发条的战车,注定要不断地征战才能维持其运转。
否则,朝廷不会白养着庞大的军队,军饷开支有限,士兵们失去了通过战争获取爵位和奖赏的上升通道,这种巨大的惯性所带来的失落和矛盾,反而可能从内部摧毁大秦。
嬴政之前也确实没想到,赵凌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雷霆万钧之势打服了凶悍的匈奴,又巧妙地制衡住了南方的百越。
如今的大秦,确实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赵凌方才也说了,两年之内,他并不打算大规模对外用兵。
如果没有战争,而军功授爵制度又不进行变革,那么军队长期无所事事,士兵的血性和战斗意志会被慢慢消磨,战斗力必然大幅下降。
战争结束得太快,连嬴政也没完全想好,和平时期该如何调整这套为战争量身定做的体系。
赵凌见嬴政眉头紧锁,便笑着进一步解释:“其实,从岭南以及各地边关调回内郡的将士,我们不需要他们再去拼命打仗。朝廷只需要支付给他们足够丰厚,令人羡慕的军饷,提供给他们天下最精良的盔甲武器,并且进行常年不间断的,严格而专业的军事训练,把他们打造成一支支保卫京师,镇守各战略要地的精锐常备军就可以了。”
“这样做,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国库的军费开支会比以前庞大很多。”
赵凌语气轻松,脸上带着一抹笑意,财大气粗的模样,“但现在我们的国库和少府都很充盈,朕也有办法让天下的财富持续增长,让大秦越来越富庶。”
“只要国家有钱有粮,就完全养得起这些职业化的精锐!而且,一支训练有素,待遇优厚,并且忠诚可靠的常备军,才是国家长治久安最坚实的保障。”
嬴政面色凝重,他并不觉得光靠发饷和训练就万事大吉了,但赵凌提出的这个方向,听起来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
前提便是国库必须一直像现在这么有钱,能持续支付高昂的军费。
赵凌似乎看穿了父亲的疑虑,继续侃侃而谈:“当然,仅仅这样还不够。最核心的,是必须对实行了百年的军功授爵制本身进行改革。”
“改革军功授爵制?”嬴政猛地抬起头,眼中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这可是商君变法以来大秦的立国之本,动摇它,牵涉的利益和阻力太大了!
“父皇不必担忧,并非废除,而是改良和扩充。”赵凌自信地解释道,“如今天下太平,士兵们获取军功的机会大大减少。我们可以增加获得爵位的渠道和方式,让将士们即使不在战场上,也能有上升的途径和盼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8章:改革军功授爵制(第2/2页)
嬴政目光灼灼,立刻追问:“如何增加?”
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赵凌显然早有腹案,流畅地回答:“第一,在传统的战功之外,增设‘戍边功’和‘训练功’!”
“只要长期戍守边疆而没有过失,或者在日常操练,军事演习中成绩优异,表现突出,都可以根据情况授予相应的爵位或者赏赐。”
“第二,改变赏赐的方式。不能只赏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