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为“集体心理现象”。然而私下里,军方、科研机构、宗教团体纷纷展开秘密研究。有人试图复制铭文,有人想摧毁它,也有人开始自发组织朝圣之旅,目标直指银河边缘的裂缝。
一场无声的觉醒正在蔓延。
而在南极冰层深处,一支地质勘探队意外挖出一块巨型石碑。上面刻着十二个古老符号,翻译后为:
**“第一千零一人,已在路上。”**
没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负责翻译的语言学家当晚做了一个梦。梦中,十二道身影并肩站立,面向大门。其中十一人转身离去,最后一人迈步向前,背影熟悉得令人心痛。
他认出了那人衣服上的铭文。
那是他自己的。
---
时间继续流淌,世界悄然改变。
学校课本新增了一门课程:《可能性学导论》。教材第一章写道:“过去我们认为命运是单一线性进程,但现在我们知道,它是无数分支交织的网。而人类的任务,不再是顺应命运,而是学会编织它。”
哲学家提出“隐者悖论”:当你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某个伟大传承的一部分时,你是否还能保持平凡的生活?
艺术家创作出轰动全球的作品《门后》,画中只有一片黑暗,但在特定角度观察,会看到无数双眼睛正从画布深处凝视观众。
科学家发现,某些人在极度专注或濒死体验中,脑电波会与《伊塔纪元》书中文字产生同步共振。进一步研究表明,这本书本身可能并非物质存在,而是某种跨维度信息场的具象化投影。
而最令人不安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梦见同一个场景:台阶、裂缝、背影、铭文、一句话??
**“该出发了。”**
有些人醒来后便辞职远行,有些人陷入长久沉默,还有些人聚集在一起,自称“守门人”,宣称要守护通往新纪元的道路。
没人能解释这一切从何而来。
但所有人都感觉到:某种宏大的进程,已经重启。
---
某夜,林宛独自坐在阳台上,仰望星空。她手中握着那枚银灰晶体,轻声问:“你们到底想要什么?”
风拂过耳畔,仿佛有谁在回答:
“我们不要什么。我们只是希望,永远有人愿意翻开那本书,愿意听见召唤,愿意迈出第一步。”
她闭上眼,泪水滑落。
那一刻,她终于明白,所谓的“伊塔纪元”,从来不是一个时代的名字,而是一种选择的代称。
选择相信未知,选择拥抱不确定,选择在黑暗中依然前行。
她睁开眼,望向银河的方向,低声说:
“我准备好了。”
晶体突然碎裂,化作点点星光融入她的身体。她感到意识扩张,仿佛能同时感知到沙漠中的年轻队员、飞船上的启明、南极的石碑、万千梦中之人……他们彼此隔绝,却又通过某种看不见的线紧紧相连。
她不再是单独的个体。
她是节点,是桥梁,是新道路的奠基者之一。
而在宇宙的另一端,第三千七百二十四号节点骤然明亮,如同晨星初升。
门,再一次,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