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十五章未雨绸缪(第1/2页)
经过油库的安全事故后,工地上的每一位队员和战士都变得谨慎起来。
大家严格按照制定好的施工章程和要求来作业,虽然效率上稍有影响,但整体感觉反而变得比之前更加井然有序。
随着一项项工程验收完毕,除了被关禁闭反省并重新学习队员守则的王威外,其他考察队的队员们都在憧憬着长城站正式落成的那天。
而赵阳总算是稍稍空闲了一些,他开始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长城站周边环境的记录和拍摄上,比如今天的目的地就是位于长城站西部和南部山里的三处淡水湖。
“这三座湖的名字都取完了,‘西湖’、‘高山湖’和‘燕鸥湖’,你别看我,是郭坤队长和严奇班长拍板决定的,我可没参与。”
陪着赵阳过来的人是刘天庄,他是地质学专家,趁着没有被安排任务,就做起了“有偿”向导加讲解,当然酬劳也不贵,基本就是一包糖果或者巧克力。
按照刘天庄的说法,他在法兰西留学那几年被“荼毒”了,现在不吃点甜食就心慌,而赵阳一直觉得都是借口,这位“海归博士”只是单纯的嘴巴馋。
“我们站上的饮用水大部分来自西湖,这座湖泊平均水深大概5米,面积12000平方米有余,蓄水量在6万立方米左右。”
拿人“钱财”,替人解惑,刘天庄指着不远处一条蜿蜒小溪继续介绍。
“那是拒马河,只有在夏季期间冰雪消融了才会有,流经我们的站区最后注入长城海湾。”
“说实话,放眼整个南极洲,长城站的淡水资源都是最好的,其他国家的考察站都要靠淡化海水或者融化冰雪的方式才能获得饮用水,费电费钱,而我们只需要提着一个桶来舀就行了。”
刘天庄满脸自豪,因为当时南极站在选址的时候郭坤还专门来咨询过他的意见,可以说能寻得如今这片“风水宝地”,这位刘博士也是功臣之一。
结束了湖泊之旅,赵阳本来打算撰写几篇积压已久的稿件,没想到还没进入站区就被罗宇喊住。
果不其然,又有临时新任务。
“什么?建个避难所?这长城站还没造完怎么就要跑去纳尔逊岛上建避难所呢?”
赵阳不解,考察队花费了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才刚把建设任务完成了个七七八八,在这个节骨眼上完全没道理再特意抽调人手跑到另一座岛上弄一个避难所出来。
“这是党委经过讨论后的决定,我们新闻班只需要配合记录和留存音像资料就行。”
罗宇罕见地没有向赵阳多透露“内部”信息,他只是拍了拍自己爱将的肩膀,然后就提着装有摄像机的箱子跑向远处已经准备就绪的“长城II号”登陆艇。
执行命令不光是军人的天职,身为南极洲考察队的一员,赵阳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疑惑而抗拒任务。
他以最快的速度冲回宿舍,三分钟就整理好了背包,随后跟着大部队朝着与乔治王岛隔湾相望的纳尔逊岛驶去。
两地的直线距离其实只有3.7公里,哪怕小艇为了绕开浮冰花了点时间,半个小时后赵阳便踩在了由黑色砂石粒构成的海滩上。
这时候他才发现郭坤已经带着建筑班和科考班的人先行抵达,一大群人拿着各种仪器不断测绘着地形特征,显然是在为避难所选址。
刚走了几步的赵阳感觉到头顶刮起阵阵狂风,顺着轰鸣声看去,原来是“海豚号”直升机飞了过来,它的腹部下方挂着钩索,运送的赫然是一个集装箱。
“啥意思?这集装箱就是避难所?”
这下就连作为班长的罗宇都有些摸不着头脑,随着直升机缓缓下降,深蓝色的集装箱稳稳地落在了地上。
郭坤招呼着队员们上前帮忙卸货,随着箱门被打开,赵阳才发现里面竟另有乾坤。
“这个集装箱是委托甘肃某军工厂特制的,内部有保温层,能够在南极最严酷的冬天满足避风保暖的需求,从国内海运到阿根廷的里奥加斯戈,然后由LC-130大力神运输机转送到阿根廷的马兰比奥站,我们再派直升机去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五章未雨绸缪(第2/2页)
严奇正好走上前来,看到赵阳目瞪口呆的表情便明白这“好奇宝宝”又要发问了,于是赶紧主动介绍起了眼前这只“神奇”的集装箱。
“看到集装箱里的那些盒子没,里面装的都是鸭绒睡袋、羽绒服、面包、饼干、香肠、榨菜和饮用水,足够三到五人在里面待上十几天。”
“这次来南极安排给我们的科学考察工作包括12个学科35个课题,其中冰川学、地貌学和生物学是重中之重,而纳尔逊冰川又是整个南极洲范围内考察环境最适宜的地方。”
“对其冰体运动、物质平衡、成冰作用、冰层温度等开展综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