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三十六章站址标准(第1/2页)
考察队在南极洲的第一项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长城站选址。
考察站建在哪?要考虑的问题太多太多,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科研价值以及能不能为中国极地事业未来十年甚至百年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开始的时候团队打算把长城站建立在东南极洲,原因是距离中国本土较近,但是由于没有抗冰船和破冰船,无法安全进入到可以支持登录的锚泊水域,所以该方案被放弃。
随后考察队把视线转向了西南极洲的南极半岛和南设得兰群岛。
但根据国家海洋局局长率团跟随阿根廷的抗冰船“天堂湾”号航行的体会,以现有的设备和人员情况,要在南极半岛建站尤其是常年站的难度也很大。
最后经过多轮分析和研判,长城站的站址被选定在了南设得兰群岛。
出发前考察队在南极洲地图上选定了多处地点作为预选站址,也相应制定了不同的预案,但想要最后确定,必须要通过实地勘察后才能得到结论。
任务的时间很紧,所以在到达乔治王岛麦克斯维尔湾锚地的当天,各项关于长城站站址的选择和勘察工作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了。
主甲板的过道里,赵阳已经等待了半个多小时,外面的大风大雨还是没有半点停下的迹象,这让原本想要跟着直升机去勘察站址的他焦急万分。
“都已经出来这么久了,还没习惯说变就变的天气啊?”
一旁的严奇用调侃的语气说道,自从上次冰崩险情后,他整个人的气质都变得更加稳重了些,不再似以往那么不羁。
“明明天这么亮,却老是刮风下雨,直升机不能起飞,这选址工作就没办法开展,我能不急嘛。”
赵阳的话其实也是很多考察队队员的心声,大家都憋着股劲要大展拳脚,结果天公不作美,让后续一系列的工作都无法推进。
其实12月是南极的夏天,太阳到夜里十点多钟才落下,到凌晨一两点又升起来,但哪怕看不见太阳,整个天空也并非漆黑,而是白蒙蒙的,这就是常说的“极昼”。
夏季算是南极洲黄金季节,几乎所有国家想要开展科学考察和施工建设都是选在这段时间里,所以对中国考察队而言,多下一天雨就少一天用来建站的时间。
“别急,刚才老卞已经说了,下午雨可能就会停,我们随时做好准备就行。”
领头的郭坤兴许是听到了赵阳和严奇的对话,扭头就把气象班刚传来的消息说了出来,一下子让在场的队员们个个群情激奋,嚷嚷着计划多跑几个点位,争取早日把站址确定下来。
卞林的天气预测分毫不差,果然才刚过中午,风雨便消失无踪,飞机平台上的“海豚号”直升机已经等候已久,赵阳他们一行人鱼贯而入,即刻升到了空中,朝着群岛飞去。
“郭老师,这几条站址选择的标准我有些不明白。”
趁着飞机还没到预设的考察地点,赵阳这个好奇宝宝又按捺不住话匣,拿着人手一份的“站址勘察要点”开始向郭坤请教。
“为什么考察站一定要建在裸露的地面上啊?南极洲到处被冰雪覆盖,按照这条标准岂不是大部分区域都不能选?”
郭坤向来对虚心好学的队员提问来者不拒。
他从事了那么多年的极地工作,也很想培养一些好的苗子,而赵阳虽然是新华社的记者,但那股子钻研的狠劲让郭坤也是非常欣赏。
“因为如果把考察站建在冰盖上,随着地质移动,建筑就会跟着冰盖一起跑,一天两天或许没什么,但时间久了就会偏离预定的建站地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六章站址标准(第2/2页)
“比如美国的阿蒙森-斯科特站,就是建在2800米厚的冰盖上,有研究表明等到20年后,它就会和现在的位置相差超过200米。”
“还有建站的选址最好是集中在沿岸地带,海滩要平坦,夏季的时候陆缘冰能够解冻散开,这样有利于运输小艇抢滩和靠岸,方便与大船之间的运输,降低成本和难度。”
郭坤讲得细致,不光是赵阳听得入迷,就连其他队员也是连连点头。
“日本南极昭和考察站就建在一座小岛上,沿岸的陆缘冰很宽很厚,哪怕到了夏季也无法完全解冻,所以他们的破冰船‘白赖’号只能在距离考察站50公里远的地方锚泊,再靠雪上履带车把物资运过去,麻烦不说,风险还大。”
严奇适时的补充,他之前来过两次南极,访问参观过好几个其他国家的考察站,而这些站点的劣势弊端都成为了中国考察队得以借鉴的经验教训。
“还有一条标准是我特地加上去的,就是考察站的站区附近要有淡水资源。”
郭坤指着列表中的最后一条,那是他在选址研究会上力排众议最后做出的决定,自然是有特殊的理由。
“之前我和老严一起参观过澳大利亚的三个南极科考站,他们都是用融化冰雪的方法来解决生活饮用水的问题,每天早上推土机铲雪倒入大铁桶,然后通电融化,再定量分配给队员。”
“这种方式非常昂贵,一旦选用势必影响其他功能和科研项目的预算,所以长城站的站址附近最好是有能够直接饮用的淡水湖,这样就可以满足我们日常用水的需求。”
赵阳不断在笔记本上写着,这些文字最后都会进入到发回北京的报道当中,成为老百姓们了解神秘南极和长城站建设历程的素材。
之后郭坤又介绍了其他几条站址选择的重点标准,而直升机也终于来到了第一个考察目的地——爱特莱伊湾内的海滩上。
“那里已经有人在建站了。”
刚下飞机,赵阳就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正有一群人在搬运着各种物资,代表乌拉圭的蓝白条纹旗被风吹得“唰唰”响。
“是阿蒂加斯站,他们五天前开工的,所有物资都是由智利的船和飞机先运到马尔什基地,再用车一点点搬过来。”
郭坤开口解释,显然他在来之前就知道了乌拉圭建站的情况,但从地图上看整片海滩区域面积足够,所以就算有人“捷足先登”,中国考察队还是将这里列入了预选站址的清单。
经过半小时左右的勘察,期间还受邀参观了乌拉圭已经建好的一个拱形铁皮发电机房以及一栋小型房屋,最后郭坤和严奇遗憾地得出结论。
“这里的地区范围比地图上显示的小很多,淡水湖也在山坡的另一侧,而且还处于风口,不太适合建立大型的考察站。”
出师不利,扛着摄像机拍了半天的赵阳多少有些垂头丧气。
“没事,选站址本来就不可能那么顺利,我们把数据都记录好,影像拍摄得尽量全面一些,等回到船上在让大家集思广益,肯定会找到合适的站点。”
郭坤笑着拍了拍赵阳的后背,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长城站的建立关系重大,哪怕真看到合适的也不能立刻决定,必须要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
一行人不再拖沓,快速回到直升机上,螺旋桨飞速转动,带着他们直冲下一个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