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困守一夜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一章困守一夜(第1/2页)
    南极的老天爷翻脸比翻书还快。
    暴雨和狂风来得如此突然,让岸上的考察队队员们措手不及。
    更麻烦的是气温也在急剧下降,雨水落在脖颈后冰寒刺骨,风刮到脸上就像刀割一样。
    “老严,不妙啊,这种天气小艇根本来不了,直升机也没法起飞,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了。”
    之前还心情愉悦的郭坤此时已经脸色凝重,他们这次过来并未打算过夜,所以物资带的极少,尤其是食物和水,根本就不足以支撑五十多个人的用度。
    “雨太大了,先让队员们把仪器设备搬进搭好的帐篷吧,不然淋坏了损失就大了。”
    严奇也是对这变幻莫测的天气很是无奈,他招呼着队员们开始行动,将不耐潮湿的物品先行归总到两顶大帐篷内。
    十分钟后,从“向阳红10”号船发来消息,根据气象班预测,强降雨和大雾至少还要维持五到七个小时,这也代表着郭坤他们不得不接受要在岛上过夜的局面。
    “所有人都动起来,按照划定好的站区规划开始搭帐篷,小号帐篷三人一组,大号帐篷五人一组,快,必须赶在风雨变得更大前完工。”
    郭坤不再犹豫,在他的果断指挥下,全体队员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战斗当中,大家自由组队,将充气塑料帐篷按照图纸上的位置一一竖起,然后在里面铺上充气垫子,就形成了一个避风所。
    赵阳自然是和杨明还有马舒舒一组,他们负责一顶三平米小号帐篷的搭建。
    起初三人都有些经验不足,好几次都没能把支架安装到位,后来是刘天庄过来讲解了下要领,这才勉强赶上了大部队的进度。
    急行军般的施工一直持续到了晚上11点30分,队员们总算全部住进了帐篷,但此时寒冷、饥饿与疲惫开始张牙舞爪地折磨着大家的意志。
    这次登陆只准备了五个人两顿饭的食物,现在却要54个人分,每个人拿到手上只有小小一个面包角和半根香肠,这点量不要说成年男性,就算是女队员也完全不够吃。
    “舒舒姐,我今天一点都不饿,这面包和香肠给你吃吧。”
    杨明在那扭捏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的“借口”,最后只能笨拙地把食物硬塞到马舒舒的手里。
    “刚才搭帐篷都是你和赵阳在使力,一点不吃怎么行?别婆婆妈妈了,各吃各的,而且饿一顿也没啥事,我经常为了减肥不吃晚饭的。”
    马舒舒终究是有点心疼杨明的,而且她本来也不是那种靠着别人的好感就占便宜的姑娘,三下五除二把面包和香肠吃了个精光,然后用眼神示意这赵阳两人抓紧开动。
    这点食物的确没法扫除饥饿,但队员们在南极洲大陆上的第一餐依然吃得津津有味。
    大家都睡不着,聚集在最大的餐厅帐篷里谈天说地,每个人的情绪都非常饱满,没有一丝一毫对意外状况的埋怨。
    极昼的夏季,哪怕到了凌晨一两点,还是能把周围的景色看得一清二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一章困守一夜(第2/2页)
    趁着风雨短暂停歇,赵阳和几个新闻班的队员走出了帐篷,那些山峰、冰川和海湾就在眼前,是那么的绚烂美丽。
    它们都已经在南极存在了几千年甚至更久,如今也是迎来了“中国客人”的注目。
    赵阳边走边拍,不知不觉一路走到了西侧的山坡附近,画面里突然闯进一个人,正是不知何时就出来的郭坤。
    “郭老师,我出来拍点照片,你是在观察大船那边的天气情况吗?”
    赵阳自始至终都不想其他队员那样称呼郭坤为“队长”,而是选择喊“老师”,这是两人在上海刚认识那会就使用的称谓,在他看来显得更加亲切。
    “没错,现在风和雨都停了,只要大船附近的浓雾消散,就是抢运物资的好时机,你回去和老严他们说一声,让大家准备好,等老张的消息一来就行动。”
    郭坤拿着望远镜反复观察着海面,时不时还要看一眼手表,考察队已经无数次领教了南极天气的喜怒无常,所以必须抓住每一个“平和”的日子。
    一个小时后,围困“向阳红10”号船的大雾终于散去,张向晚第一时间下达命令将“长城I号”和“长城II号”登陆艇放下海面。
    两艘登陆艇都经过上海造船厂的改装,能够承担最多8吨的运输任务,比起两架直升机1-2吨的最大载重要实用得多。
    所以计划是准备先行把建站必须的大型机械设备车辆和拖拉机运过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物资转运和建站效率。
    听到好消息的队员们非常激动,但还是有人小声嘀咕能不能带点面包饼干和香肠饮料过来。
    这话音才落,帐篷里就接连响起两声肚子叫,一下子就把大家弄得哄堂大笑。
    听到动静的张向晚也没让队员们失望,他在高频电话里大喊:“你们辛苦了!食品都上小艇了,坚决不让你们再饿着了!”
    海面上传来“突突……”的轰鸣声,海湾的寂静被瞬间撕破,两艘登陆艇一前一后破浪驶来,上面满满当当载着各种物资和机械设备。
    队员们欢呼着跑向海边,热烈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人,将身体上的寒冷、疲惫和饥饿一扫而空。
    小艇越来越近,在距离岸边还有三十米的时候突然加大了马力,伴随着一声闷响,抢滩成功了。
    赵阳一马当先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一眼就看到了小艇上的大家伙,那是一台东方红拖拉机,通体红色配上黑色的履带,尽显狂野风范。
    另一艘登陆艇上装载的则是一辆重达五吨的吊车,刷着醒目的黄色油漆,吊臂上是数字编号,它将是未来建立长城站的主力军。
    每一台大型机械都是房屋建筑班的“心肝宝贝”,他们嘴里发出“嗷嗷呜呜”的叫喊就扑了上去,很快随着“隆隆”声在乔治王岛的一隅响起,一场关于五百吨物资转运的战斗正式打响。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