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岸第一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我为你偷来一条命,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宽恕。
    >??母字”
    良久,赵承渊缓缓将玉簪贴于额头,闭目哽咽:“原来……我一直错怪了您。”
    他原以为母亲临终那句话是在诅咒他,实则是保护他??唯有让他看似“已死”,才能让那些潜伏在暗处的敌人放松警惕。她以死换他生,以沉默护他行。
    “所以皇后真正害怕的,不是九皇子查出七皇子被害的真相,而是前朝血脉觉醒?”谢无咎喃喃。
    “不止。”赵承渊睁开眼,目光清明如洗,“她是怕一个不属于当今正统的人,竟能凭借德行与功业赢得天下人心。这才是对她信仰的最大颠覆。”
    老主持轻叹:“阿弥陀佛,因果轮回,终有归处。”
    赵承渊将日记小心收好,对着棺椁深深三拜。随后取出随身佩刀,割下一缕青丝,放入空棺之中:“从今往后,前朝赵昭衡之子,已随母妃葬于此塔之下。世间唯有赵承渊,慈恩寺畔一闲人耳。”
    回返别苑途中,天色阴沉,乌云压顶。刚至院门,游璧策马飞驰而来,滚鞍下跪:“太上皇!江南急讯??那位盐商遗孀虽已被擒,但其府中婢女携幼童逃逸,日前在徽州现身,据查,那孩子眉眼酷似皇后年轻之时!”
    赵承渊脚步一顿。
    “更可怕的是,”游璧声音低沉,“那孩童今年正好十岁,生辰与已故七皇子完全相同。民间已有流言,称七皇子未死,藏身江南,将来必会归来清算诸王。”
    谢无咎怒道:“荒谬!七皇子早已……”
    “等等。”赵承渊抬手止住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你说她逃到了徽州?”
    “正是绩溪县,靠近龙川古村。”
    赵承渊嘴角竟浮现一抹笑意:“龙川……那是母妃出生的地方。”
    当晚,渊庐书房烛火彻夜未熄。赵承渊提笔疾书,写下三道密令:其一,命锦衣卫封锁徽州全境,暗中搜寻那对主仆踪迹,但不得惊扰百姓;其二,调遣工部匠人秘密修缮龙川祖宅,按旧制恢复陈设,尤其要重建东厢书房??那是母亲幼时读书之处;其三,派遣两名精通医术的女官,伪装成游方郎中,务必找到那名孩童,为其诊脉验身,确认是否真有皇室血缘。
    七日后,消息传回。
    那孩童确系女子,容貌肖似皇后,但经查验,并非七皇子转世,而是皇后庶妹私生之女,自幼被寄养在外。所谓“七皇子重生”之说,纯属盐商家族为制造混乱散布的谣言。
    赵承渊长舒一口气,却并未下令抓捕。反而批示:“赐田二十亩,银百两,准其安居龙川,永不受扰。”
    谢无咎不解:“为何放过她们?她们可是皇后血脉。”
    “正因为是血脉,才更要善待。”赵承渊望着窗外飘雪,“若我连一个无辜女孩都不容,岂非成了另一个皇后?”
    他又道:“真正的胜利,不是斩草除根,而是让敌人再也找不到仇恨的土壤。”
    春去秋来,又是一载冬至。
    这一日,赵景珩亲赴西山,带来朝廷新政进展:均田限租令推行顺利,全国新开垦荒地六十余万亩,惠民仓储粮足以支撑三年大灾;科举殿试新增“实务策问”,专考地方治理之道,寒门学子录取比例首次超过世家子弟;更有奇事??北狄可汗竟遣其子前来求学,愿入国子监修习汉礼。
    赵承渊听罢,只是微笑点头。
    临别时,太子犹豫良久,终是问道:“父皇……不,太上皇,儿臣有一惑不解。您明明可以继续执掌天下,为何执意退隐?难道不怕我年轻识浅,误了社稷?”
    赵承渊起身,携他步入庭院。梅树正开,白雪覆枝,暗香浮动。
    “你可知为何我选在今日禅位?”
    “因冬至阳生,万象更新?”
    “不对。”他轻声道,“是因为这一天,阴阳交替,黑夜最长。我曾在那样的夜里走过太久,深知孤独与黑暗的力量。所以我必须在光明尚存之时离开,把太阳留给年轻人。”
    他顿了顿,目光深远:“治国如养树。根深者不必常露于外,枝繁者方可遮荫四方。你在明处生长,我在暗处守望。这样,才是最好的安排。”
    太子眼眶微红,叩首而拜。
    待其离去,赵承渊独坐梅下,取出母亲遗留的黄绢,缓缓展开。上面记载着前朝祭文,字句庄重肃穆。他默默记下全文,而后将其投入炉火。
    火焰升腾,照亮他平静的脸庞。
    翌日清晨,他命人备马,独自前往玄冰台旧址。那里早已荒废多年,杂草丛生,唯余断壁残垣。他在昔日囚禁自己的地牢门口盘膝而坐,从怀中取出一本新写的簿册??《悔录补遗》,乃周崇礼临刑前所著最后一章,详细记录了皇后如何操控户部、勾结外敌、甚至企图借安南叛军之力逼迫皇帝退位的全过程。
    赵承渊一页页翻过,最终停在末尾一行小字:
    >“吾一生罪孽深重,唯有一事无悔:那日七皇子问我为何给他喝药,我骗他说是太医开的方子。可后来我才明白,真正开这剂毒药的,从来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这座皇宫本身。”
    他合上书册,仰望苍穹。
    “是啊。”他低声说,“毒不在人,而在制度。所以我改东厂,立察院,削权贵,均田赋……就是要让这座宫墙,不再吞噬人性。”
    风起,卷走一片落叶。
    他起身离去,再未回头。
    数月后,民间传出一首童谣,流传甚广:
    >“九龙争鼎血成河,
    >一朝风雨洗山河。
    >不见龙袍金螭印,
    >只闻慈恩诵经多。
    >谁言帝王无情义?
    >却把江山换黎歌。
    >若问圣君何处觅?
    >松涛深处是渊庐。”
    每当听到此谣,赵承渊只是微笑,从不辩解。
    直到某日黄昏,一位白发老僧造访渊庐,自称来自极西雪山古寺,带来一封信。信封无字,内中仅有一枚褪色布片,绣着半朵莲花??正是当年柳嬷嬷失踪前缝在衣襟里的标记。
    老僧合十道:“施主可愿随贫僧走一趟?西域有座forgottentemple(遗忘之寺),藏着一段被抹去的历史??关于先帝登基之夜,究竟谁才是真正死去的人。”
    赵承渊凝视布片良久,终于点头:“好。”
    第二日破晓,他留下一封信予太子,仅八字:
    >“我去寻最后的答案。”
    然后,孤身随僧而去,消失在茫茫雪原尽头。
    世人再不知其所踪。
    唯有每年冬至,慈恩寺僧人都会在塔前点燃九盏长明灯,象征九位皇子的命运流转。而第九盏灯,永远最亮。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