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天下第一牌局 死道友不死贫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
    “爷爷……”小女孩抬头,眼中含泪,“我梦见他了。他在玻璃宫里,一直写作业,永远写不完。墙上写着:你错了,你要改。他没哭,只是不停地写,直到手指变成铅笔……他说,只要还有孩子愿意听话,他就不能出来。”
    阿念将她紧紧搂入怀中,喉咙哽咽得说不出话。
    他知道,这场变革远未结束。地脉虽醒,人心虽亮,但体制的惯性仍在??学校仍在灌输顺从,官府仍在压制异议,家庭仍在用“为你好”来扼杀选择。壬灵并未彻底消亡,它只是散入了日常的沉默之中,藏身于每一句“别闹了”、每一次“听话就行”、每一场以爱为名的控制。
    当晚,阿念再次召集众人,宣布启动“破笼计划”。
    “我们不再只建记忆馆,我们要建‘提问屋’。”他站在庭院中央,声音坚定,“每个村庄设一间小屋,墙上不贴律法,不挂训诫,只写一个问题:你今天说了几次‘不’?为什么说?又为什么不说?”
    李婉儿补充道:“我们将收集所有孩子的梦,编成《梦典》。让大人们知道,他们的恐惧是如何一代代压在孩子肩上的。”
    西北牧民营的男子站出来:“我们愿把‘葬龙图’公之于众,让百姓自己决定是否拔掉镇魂钉。”
    而那位曾献上断剑的女子则说:“我要回到部落,教女孩们练剑。不是为了打仗,是为了让她们明白??手可以用来拥抱,也可以用来推开。”
    七日后,第一间“提问屋”在归墟落成。门楣上挂着一块木牌,由小女孩亲手书写:
    >进来的人,请先回答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做过一件让自己后悔的事?
    >如果有,你想对那时的自己说什么?
    起初无人敢进。直到某个深夜,一位老学究踉跄走入,颤抖着写下:“我曾逼我儿背诵《孝经》三百遍,只因他不肯跪拜权贵。后来他投井自尽……我想告诉他:对不起,你不必完美,你只要活着就好。”
    第二天清晨,这张纸条被人默默抄录,传遍十里八乡。
    与此同时,京城政局剧变。三皇子发动兵变,率三千禁军围攻共治议会。然而当他们抵达城门前时,却发现整条长街已被灯笼铺满??不是燃烧的灯,而是千百个孩子亲手折叠的未点燃之灯,整齐排列,组成一行大字:
    **你们也要让我们长大后说谎吗?**
    士兵们愣住了。带队将领竟是当年参与焚烧史料的一名副将,此刻望着灯笼,突然单膝跪地,摘下头盔,痛哭失声。
    “我儿子上个月问我:爸爸,你说谎的时候,心里疼不疼?我说不疼。可我知道我在骗他……也骗自己。”
    兵变就此瓦解。三皇子被捕,供出幕后主使竟是太傅一脉的老臣集团。他们承认,百年来一直通过操控教育内容维持统治:“只要孩子从小相信‘服从即美德’,大人就不必讲理。”
    阿念得知此事,并未下令处决任何人。相反,他提议设立“赎罪庭”??凡曾施行压迫者,须公开讲述自己为何曾选择沉默或加害,并接受受害者家属质问。不强制原谅,不限定结局,只为让真相流通。
    第一个走上赎罪庭的,是那位曾下令焚毁史书的大臣。他颤巍巍地陈述完罪行后,台下一名青年起身,平静地说:“我是你当年下令处死的史官之子。我不原谅你。但我谢谢你今天说出真相。这让我终于能写下父亲的名字。”
    全场寂静。
    一个月后,全国已有四百余座“提问屋”建成,二百多所学校废除强制背诵制度,改为“思辨日”??学生可质疑课本内容,教师必须回应。更有地方自发组织“梦境分享会”,父母与子女围坐一圈,轮流讲述最害怕的梦。
    而最令人震撼的变化发生在皇宫。
    退位的九位皇子联合发布《退位宣言》,宣布永久放弃复辟可能,并将历代秘藏档案全部移交“人民记忆库”。其中一份记载震惊世人:
    >永昌三年冬,皇后产孪。双男。其一命名‘念’,立为储君;其二命名‘影’,封‘幽宁公子’,居寒渊祠,终生不得现世。每年冬至,需由当朝天子亲赴祠中,诵读《罪录》一遍,谓之‘涤君心’。
    文件末尾附有一幅画像:两个婴儿并卧于锦褥之上,面容几乎一模一样,唯有眉间一点朱砂不同。画旁小字注明:
    >“影”体弱,然神慧。五岁能通《礼运》,七岁著《悯民诗》十篇。十四岁求见母后,未允。十六岁绝食三日,只求一问:“我是否存在?”
    >十七岁卒,临终言:“愿后来者,皆有名可唤。”
    阿念捧着这份档案,久久伫立于归墟碑林之前。
    他终于明白,为何钟顶会开出冰莲??那是被压抑一生的灵魂,在终结时刻绽放的最后一丝尊严。
    他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