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西夏已定,边关已安,属下以为,可回京复命。”一名亲卫低声禀报。
我缓缓道:“是时候了。”
……
数日后,我启程回京。
临行前,我将雁门关防务交由副将李成,叮嘱道:“西夏虽已结盟,然辽国残部仍在,不可掉以轻心。若有敌情,立刻飞报京城。”
李成抱拳道:“属下明白。”
我点头,翻身上马,率亲卫缓缓离开雁门关。
身后,风雪依旧,边关依旧。
而前方,京城已在望。
……
数日后,我抵达京城。
皇帝亲自召见,于御前赐座,赐酒。
“爱卿此番镇守雁门关,力挽狂澜,扶正西夏,联辽抗敌,功勋卓著。”皇帝抚须微笑,“朕心甚慰。”
我拱手道:“臣不敢居功,皆赖陛下英明,将士用命。”
皇帝点头,沉声道:“朕已命礼部拟定封赏,拟封你为镇西侯,赐宅一座,金银若干。”
我拱手谢恩。
皇帝又道:“如今西夏已定,辽国残部亦不足为患。朕欲命你为枢密院副使,掌管边关军务,不知你意下如何?”
我沉吟片刻,道:“臣愿为陛下效命,然雁门关仍需良将镇守,臣愿举荐李延庆为雁门关守将,以保边关安宁。”
皇帝沉思片刻,点头道:“好。朕准你所请。”
……
数日后,任命正式下达。
我为枢密院副使,李延庆为雁门关守将,李承泽为西夏新君,西夏与大宋结盟,边境重开,百姓安居。
一场风波,终归平息。
而我,也终于可以放下心中重担,迎接新的使命。
……
风雪依旧,边关依旧。
而我,已踏上新的征途。
我立于雁门关城头,寒风如刀,吹得战袍猎猎作响。雪已停,天地间一片银白,远处山峦起伏,静默如画。然而,我心中却隐隐不安。
“将军,李承泽已在关内安顿妥当。”李延庆低声禀报。
我缓缓点头,目光依旧停留在远方:“此人虽年幼,但气度不凡,若能扶持其登位,或可为我大宋在西夏立下根基。”
李延庆道:“属下亦觉其不凡,虽年少,却言辞得体,举止有度,颇有其父遗风。”
我沉声道:“太子李元烈当年曾与我有旧,其子若能成事,我亦可告慰故人。”
李延庆欲言又止,片刻后低声道:“只是,李乾昊如今已掌控王宫,兵权在握,若我贸然扶持李承泽,恐激怒西夏军方,引火烧身。”
我冷笑一声:“李乾昊弑兄夺位,不得人心。若我扶持李承泽为正统,便可联合西夏旧臣,与之抗衡。况且,辽国残部虽已溃败,但仍盘踞北方,若李乾昊与之勾结,我大宋将腹背受敌。”
李延庆皱眉道:“将军之意,是先扶持李承泽,再联合西夏旧臣,共讨李乾昊?”
我缓缓点头:“正是。我已修书一封,命密使送往灵州,联络李文昭,命其在西夏内部策应。同时,我亦已命人暗中散布消息,称李承泽乃正统,李乾昊为篡位之贼,动摇其根基。”
李延庆沉思片刻,道:“属下明白了。那李承泽该如何安置?”
我望向远方,缓缓道:“此人年幼,虽聪慧,但尚需磨砺。我欲命你亲自教导其兵法谋略,使其尽快成长。他若能成为西夏之主,便需有统御之才。”
李延庆抱拳道:“属下遵命。”
……
翌日,我召集诸将议事。
“诸位,西夏局势已变,李乾昊弑兄篡位,不得人心。我大宋若欲稳定西北,便需扶持正统。”我环视众人,沉声道,“我已决定,扶持李承泽为西夏新君,并命李延庆亲自教导其兵法谋略。”
众将闻言,皆露出惊色。
“将军,此举风险极大。”一名将领拱手道,“若李承泽不能成事,反被李乾昊所杀,我大宋便等于与西夏为敌。”
我冷声道:“若不扶持李承泽,西夏便将落入李乾昊之手,其若勾结辽国残部,我大宋边关将永无宁日。”
另一将领道:“将军,若要扶持李承泽,便需速战速决。若拖延太久,李乾昊必会察觉,届时恐难收场。”
我点头:“正因如此,我已命密使前往灵州,联络李文昭,命其在西夏内部策应。同时,我亦已命人暗中散布消息,称李承泽乃正统,动摇李乾昊根基。”
众将闻言,皆露出沉思之色。
“将军英明。”一名老将拱手道,“若能联合西夏旧臣,共讨李乾昊,我大宋便可坐收渔利。”
我沉声道:“正是如此。但此战,非我大宋独自出兵,而是借西夏之兵,攻西夏之敌。我军只需守住边关,待西夏内乱加剧,便可择机而动。”
……
数日后,密使归来,带回惊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