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沛公将弃我等?”
“我等盼了数十年,方在有生之年得见故国衣冠,望沛公怜我等一片赤心,切勿放弃关中父老……”
“刘勃勃残暴不仁,沛公大军一去,必屠戮我等……”
大军刚有动静,长安羌晋百姓闻讯而来,挤满了军门。
“我已留下精兵猛将镇守关中,此去建康,半年之内必定回返,诸位大可放心。”刘道规能理解他们的恐惧。
虎卫军入城,能做到秋毫无犯,但胡夏的大军绝不会客气。
刘勃勃在关中凶名远扬,常坐在城头上,身边放着刀弓,无论对什么人,稍有不满,就亲自动手杀掉。
臣下目光中有怨怼之色,就凿瞎眼睛,有敢笑的,就割掉嘴唇,有敢谏的,先割舌头,然后斩首。
每次攻破姚秦城池,都会大开杀戒,攻打南凉时,在支阳和阳武,两次击败南凉军队,斩杀万余人,筑成了髑髅台”,以宣扬其武功。
在杏城一次性坑杀两万姚秦降军。
与之相反,刘道规拿下长安之后,招抚流民,赦免姚秦诸将,还给他们分田,赦免三年赋税,蠲免姚兴当政时的弊政。
种种举措下来,人心自然向着刘道规。
“若是如此,我等便可安心了。”
他们口头上这么说着,眼神中仍布满了忧色。
刘道规能理解他们的担忧,几十年前桓温也曾屯兵灞上,却一动不动,最终退回江左。
“诸位既然还有疑虑,我调世子坐镇长安如何?”蜀中有朱林、毛修之坐镇,这两年逐渐走上正轨。
庲降都督府初步在南中扎下根,反而蜀中士族尝到甜头上,开始疯狂扩张,掳掠蛮人为奴,霸占山河,成了开路先锋。
而这些士族南下,蜀中开始焕发生机,刘义兴是世子,也是未来的储君,不可能一直边缘化。
关中更需要他。
“大将军英明!”人群立即欢呼起来。
刘道规当即让封恺写了一封调令,盖上大将军印绶后,令人快马南下。
百姓这才退开,刘道规率军出营。
“沛公保重!”身后人群,殷切期望。
“诸位也要保重。”刘道规拱手一礼,然后策马向东而去。
八九十年的战乱下来,都不想再杀下去了。
若向前追溯到汉羌之战,羌人都厮杀了两三百年,战争同样也是融合的过程。
长安城中的这些羌民,已经与晋人没多少区别了。
“人心可用,人心可用。”姚兴一边叹息,一边懊悔。
刘道规顺着渭水向东,定都长安,并非要与关东隔绝起来,而是要将之连成一体,以关东之人力物力,支持向北向西扩张。
而将关中关东连成一体,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运河。
秦汉修建了郑国渠、白渠、龙首渠等运河,将渭水之北盐碱地,变成了千里沃野。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郑国渠,引泾水中的泥沙,冲灌渭水以北的盐碱地,渠成,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将近一百一十万亩,亩收一石,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渭水以北的运河只需要疏浚,便能继续发挥作用。
不过渭水以南,自龙首塬至潼关,却河渠甚少,大地干裂,人烟稀少。
如果有一条运河,将潼关和长安连接起来,不仅解决渭南的旱灾问题,还能将黄河、洛水连成一体。
关东钱粮便可源源不绝运抵关中。
顺着渭水出潼关,进入弘农,水流开始湍急起来,至三门峡,河中竦石桀出,合有十九滩,势同三峡,高低落势极大,行不了三千斛以上的大船。
东汉末年,朝廷在三门峡天险周边的山石上开凿栈道,以便纤夫助力漕船顺利通过三门峡天险。
刘道规唤来张纲,“此地能否拓宽河道?”
张纲苦笑道:“属下擅长器械,而非水利。”
汉魏都没解决的难题,张纲一个外行自然不行。
不过封恺却道:“此地群山险绝,粮草转运艰难,动辄有倾覆之厄,不如凿山十八里以陆运,东西各置仓廪,使其为物资中转之地,漕舟输其东仓,而陆运以输西仓,复以舟漕,以避三门之水险。”
“妙策!”刘道规大为赞许。
眼下到处都缺少人力物力,实在没精力大兴土木。
周围山川险要,根本绕不过去,与其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开山修建栈道,不如就在此地修建粮仓,作为中转之地。
过了这一段,其他河道水流还算平缓,关中需要钱粮,返舟而下,顺水来取即可。
还能养活大量漕夫。
此地地势险要,也不怕敌军来攻。
刘道规的治国理念就是与民休息,少折腾。
实在要折腾,就去外面掳掠胡人来充当劳力。
这一路勘探了地形,刘道规也就放心,只要水路连接起来,关中关东便是一个整体。
渭水除了连接黄河,还与河东的汾水等水系相连,春秋时,晋国大饥,向秦国求援,秦国粮船自雍城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五百里水路押运粮食,随后换成车运,横渡黄河以后再改汾水漕运北上,直达晋都绛城。
水网延伸到哪里,刘道规的手就能伸到哪里。
进入许昌后,大军登上曹霁提前准备的漕船,顺着颍水入淮水。
辛恭靖治豫州,除了屯田就是挖运河,将曹魏旧河道全部疏浚了一番,让中原成为沃野,才一开春,田间地头就有农人细细耕作。
比起六七年前的千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好了太多。
中原地大物博,没有士族豪强,山河之间常能见到樵夫和渔夫,穿着布衣和草鞋。
不过进入江淮,又是另一番景象,人口变得稠密起来。
虽然刘裕这些年一直推行土断,却绕过了广陵和晋陵二郡,土断不彻底,只是起到抑制豪强、打击政敌的作用。
百姓依旧衣衫褴褛。
按晋朝的标准,七十到一百亩田才能养活一家五口,而现实是,很多人家田地不到十亩,还要承受各种徭役,生活依旧艰难。
很多人还是要投入豪强名下,成为荫户。
“迁都,势在必行!”刘道规没心思跟士族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手中握着刀柄,朝廷就要按自己的规矩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