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都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种事,有一个强势君主就行了。
    “此事就这么定了,此乃国策,诸位当齐心协力,明年开春之后,分批迁徙人口填充关中。”以刘道规如今的声望和威信,办成这种事并不算难。
    只要有利于华夏,便可大刀阔斧的去做。
    “领命!”众人不再有异议。
    回到长安。
    从上到下开始忙碌起来。
    姚兴在最后关头投降了,秦国官吏体系还在,还能正常运转。
    刘道规重新启用一批德才兼备之人,罢免一批庸碌之人。
    秦国官吏内斗没江东那么剧烈,士人们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庸碌之人很难站住脚,更没有那么多的高门,所以整体素质还行。
    尤以王尚为最。
    担任凉州刺史期间,绥抚遗黎,导以信义,河西诸族皆怀其惠化,翕然归之,各部鲜卑遣使贡款于秦。
    后秃发傉檀献给姚兴三千匹马、三万头羊,姚兴一时头脑发热,认为秃发傉檀是忠臣,便以其代替王尚为凉州刺史,自此凉州不再为姚秦所有。
    王尚之下还有宗敞、张穆、边宪、胡威等一众士人。
    正是这些人才让姚秦坚持到了现在。
    刘道规将王尚、宗敞、张穆、边宪等人全部吸纳进大将军幕府,升王尚为京兆尹,宗敞、张穆、边宪各为司马和长史,负责安抚关中诸胡。
    这些人也的确有些本事,一上任,便内外悉宁,逃难的溃军和流民纷纷返回故土。
    将他们组织起来,提前垦荒。
    甚至一些鲜卑匈奴人也慕名投奔而来。
    论治理能力,还是要靠这些士人。
    “臣有治秦三策,请主公定夺。”王尚感激刘道规的知遇之恩,直接以“臣”自称。
    刘道规道:“王尹快快说来。”
    “其羌氐迁居关中数百年,归化已久,心怀中国者不在少数,既要防备,亦可用之,若全部定为奴户,乃是将其拒之门外,当择其忠勇者为良户,勤恳者为民户,奸狡者为奴为贱。”
    汉军之中也有不少羌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羌人跟晋人没多大区别,关中大乱时,羌晋抱团取暖,催生出了姚秦。
    “可!”刘道规点头同意。
    “其二便是关中佛门大兴,大肆兼并良田,荫蔽户口,当抑制佛门,令其上报户口和田亩,纳钱粮于官府。”
    不仅姚兴是佛门信徒,孝武帝和司马道子、王恭、王谧都是佛门信众,可见佛门势力之大,早就成了隐形的高门,下面有僮仆为其耕种,上面有达官贵人贡献金银财帛“礼佛”。
    有钱有人,有势力,这么发展下去,必定动摇官府的根基。
    “我派三千精骑供你调遣,循序而进,不可令关中生乱,但如果出了事,有我在,放手去做。”刘道规自然知晓其中难处。
    王尚满脸感激之色,“主公放心,臣知道如何做。”
    他当过凉州刺史,而凉州是佛门最兴盛的地方,对佛门壮大之后隐患知之甚深。
    这年头不只是天师道会作乱,僧人同样会造反。
    太元十五年(390年),北平郡人吴柱聚众千人,拥立僧人法长为天子,攻破了北平郡,进攻广都,突进白狼城。
    “还有一策是什么?”
    王尚拱手道:“主公在中原,常有惠民之策,轻徭薄赋,人心遂定,何以入关中之后,寂然无声?”
    “你说的不错,是我疏忽了,传令,关中百姓免赋三年。”此前一直忙于军务和迁都,忘了此事。
    争天下,不能只靠刀剑,还有人心。
    姚兴在位期间,大兴佛门,连年征战,急于弥补柴壁惨败的威信,弄得关中民怨沸腾。
    既然决定吸纳羌人,就应该笼络人心。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