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虽然拒绝了禅让,但登基之事已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武陵太守司马休之带头上表劝进,接着是刘广之、王元德、檀凭之、孟龙符、胡藩、丁旿、朱林、毛修之等镇守各地的大将。
连交州杜慧度和广州刺史孙处都一同联名上表劝进。
等到秋收,整个天下都在议论此事,已经完成了心理铺垫。
到年底,一切水到渠成,司马德宗下退位诏书:“夫天造草昧,树之司牧,所以陶钧三极,统天施化……晋道陵迟,仍世多故,爰暨元兴,祸难既积,至三光贸位,冠履易所,安皇播越,宗祀堕泯,则我宣元之祚,永坠于地。朕虽庸暗,昧于大道,永鉴废兴,为日已久。念四代之高义,稽天人之至望,予其逊位别宫,归禅于汉,一依唐虞之故事,重续华夏之正统,涤净百载之胡尘……”
这不是普通的退位诏书,由司马德文执笔,对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做了一定的检讨。
自从贾南风乱政开始,司马家自相残杀,已经元气大伤,后五胡乱华,更是被胡人大肆屠戮,司马睿衣冠南渡后,又被权臣把持。
每一代皇帝的生育能力并不强,多沉迷酒色,服食五石散,早早离世。
司马睿的六个儿子,活过五十岁的只有司马晞和司马昱,司马晞还被桓温诬告谋反,流放新安郡。
简文帝司马昱的七个儿子,四人早夭,剩下的三个,除长子司马道生外皆死于非命。
孝武帝司马曜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是天生智障,生活都不能自理。
桓玄篡晋时,又灭了司马道子、司马元显、司马恢之、司马允之等人满门,连司马元显六岁的儿子司马彦璋都没放过。
刘裕掌权,族灭了武陵王司马遵等宗室。
还有被灭门的司马尚之,被刘义兴流放的司马楚之等九支宗室,这九支宗室一千五百多人南下,感染疫瘴半途而死者十之六七。
剩下的十之三四能不能活下来还是两说。
倒不是刘道规针对他们,而是这些宗室常年服食五石散,沉迷酒色,身体早就被掏空了,南中遍地蛇虫野兽,连当地的蛮獠都搜不了,往蜀中跑。
这时代很多人宁愿被杀头,也不愿被流放,原因便在于此。
如今司马家只剩下司马德文和司马休之两支。
这两人恰恰又是最听话的,刘道规也就懒得对他们下手。
有司马德宗的这道诏令,司马家基本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不可能再得到天下人的支持。
刘道规遵照前朝旧例,贬司马德宗为云阳县公,司马德文为泾阳县公,未得诏令,不得出城,允许其祭拜先祖。
殷仲文谏道:“这等待遇远远不及汉魏,只怕惹人诟病。”
“我没灭司马氏全族,已经够仁义了,难道还要将他们供养起来?从今日起,废除两晋所有爵位,非军功不得封爵,非上阵杀敌者不得称将军。”
刘道规将门彻底堵死。
两晋一堆的杂号将军、中郎将,士族挤占了将士上升通道,导致晋军战力低下,只能借助于南下的流民帅和士族豪强的私人部曲。
北府军本质上是淮泗一带的流民军和豪强部曲组成的。
晋室能撑八十多年,全靠北方胡人的威胁,让各种势力勉强捏合在一起。
如今汉国杀回关中,占据大半个天下,自然不能延续晋室的传统,兵权一定要掌握在手中。
登基大典繁琐而忙碌。
刘道规身着十二章衮冕,玄衣纁裳垂,在三十六名金甲虎贲和七十二名剑班的簇拥下,一步一步走向太极殿。
丹墀之下龙旂十二面,鲜艳如火,旂中神龙张牙舞爪,背负圆日,充满了原始的力量感和神圣感。
龙旂之后,各种旌旗如云如盖,随风飞扬。
刘道规走上丹墀,接过司马德文手中的玉玺高高举起。
“陛下万岁!”
在场将士、官吏发出阵阵欢呼。
待声音落下,刘道规环视丹墀之下的人群,将士们满眼狂热宛如烈日,心中一动,高声喊道:“国号大汉,年号元武!”
大者,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
则天法尧曰大,混一天地、包容万物曰大。
前汉后汉都是“汉”,刘道规则在汉之前加上一个“大”字,既承汉统,又区别于两汉,更表明刘道规继往开来的决心。
效仿汉朝,是为了超越汉朝。
士不可不弘毅,国亦不可苟且偏安,任重而道远。
身为君主,就当有超越前代的魄力和决心。
“大汉万岁,吾皇万岁!”
喊声越发洪亮起来,似乎连皇城内的宫阙都跟着震动起来。
“皇帝臣道规,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晋氏以圯剥荐臻,历运有极,钦若天应,以命于道规。夫肇有烝民,乃树司牧,选贤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