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青松村设立“乡村振兴实训基地”,由她担任负责人,专门培训来自全省各地的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
“这个基地不仅要教理论,更要教实践。”林婉儿在筹备会议上说道,“我们要让学员们亲自参与种植、加工、销售的全过程,真正理解乡村振兴的意义。”
基地建设期间,林婉儿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监督进度、协调资源、安排课程。她知道,这个基地不仅关系到青松村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省的乡村振兴战略。
几个月后,实训基地正式启用。第一期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省三十多个村庄,他们在这里学习高山茶种植、手工艺制作、乡村旅游运营、电商销售等课程。
“林书记,我们村也想发展特色产业,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一位来自偏远山区的村干部在课堂上提问。
林婉儿耐心地回答:“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比如你们村,如果山多林密,可以考虑发展林下经济,比如种植药材、养殖土鸡等。只要肯动脑、肯动手,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带着收获回到自己的村庄。几个月后,陆续传来好消息??有的村庄开始种植中药材,有的村庄建起了手工艺坊,有的村庄发展起了乡村旅游。
林婉儿看着这些消息,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自己走的这条路,虽然辛苦,但值得。
夜深人静时,她常常站在村委会的阳台上,望着远处的稻田和村庄。风吹过,带着田野的清香,也带着希望的气息。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轻声说道,“但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
她愿意继续走下去,带着初心,带着希望,走向更远的地方。
林婉儿站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看着墙上挂着的青松村发展规划图,心中思绪万千。窗外,阳光洒在村道上,几个孩子在追逐嬉戏,远处的高山茶园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新一茬的茶叶。
“林书记,省里刚发来通知。”李晓燕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省农业农村厅决定将青松村的乡村振兴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省推广。同时,他们希望我们能协助编写一本《乡村振兴实践手册》,供各地基层干部参考学习。”
林婉儿接过文件,仔细阅读后点了点头:“这个任务很有意义。我们要把青松村的经验系统化、标准化,让其他村庄也能借鉴。”
“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李晓燕问道。
“越快越好。”林婉儿道,“你先整理一下我们这些年的发展资料,包括高山茶种植、手工艺坊建设、乡村旅游运营、电商销售等模块。然后我们再请专家来协助撰写,确保内容专业、实用。”
李晓燕点头应下,转身离开。林婉儿走到窗前,看着阳光下的村庄,心中充满了动力。她知道,青松村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阶段,如今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接下来的几天,林婉儿组织村干部和团队成员,开始着手编写《乡村振兴实践手册》。他们将青松村的发展历程分成了几个部分:产业规划、村民动员、技术培训、市场对接、品牌打造等,每个部分都配有具体案例和操作步骤。
“这本书不仅要讲成功经验,也要讲我们走过的弯路。”林婉儿在会议上强调,“只有真实、客观地呈现,才能让读者真正学到东西。”
赵建国点头:“我建议我们在每个章节后面加一个‘经验总结’板块,列出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这个建议很好。”林婉儿赞同道,“另外,我们还要请专家审核内容,确保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与此同时,青松村的高山茶产业也在稳步发展。第一批茶叶在省城市场销售后反响热烈,不少茶商主动联系,希望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林书记,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扩大种植面积?”赵建国拿着市场反馈报告问道,“现在茶叶供不应求,很多订单都得排队。”
林婉儿翻看着报告,思索片刻后道:“可以考虑扩大,但前提是必须确保质量。我们要在扩种的同时,加强茶园管理,比如引进滴灌系统、推广有机肥、加强病虫害防治。”
“明白了。”赵建国应道,“我这就联系农业专家,安排技术指导。”
手工艺坊方面,随着订单的增加,村民们的工作量也逐渐加大。林婉儿决定在村文化礼堂设立“手工艺培训中心”,专门用于集中培训和生产。
“我们得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林婉儿在村民大会上说道,“手工艺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我们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要打造属于青松村的品牌,让我们的产品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村民们听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愿意参与培训,提升技艺。很快,培训中心就热闹起来,妇女们围坐在织布机前,学习新的编织技法;老人们则在陶艺坊里,传授年轻人传统的制陶工艺。
“林书记,你看我做的这个陶罐。”一位村民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是不是挺有古风的?”
林婉儿接过陶罐,仔细端详,点头称赞:“做得很好,很有传统韵味。我们可以把这些产品拍照上传到电商平台,让更多人看到。”
不久后,青松村的手工艺品在电商平台上架,订单络绎不绝。村民们看着订单信息,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没想到,我们也能靠手艺赚钱。”一位老奶奶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这些手艺没用了,现在看来,它们也能变成金饭碗。”
林婉儿欣慰地笑了:“是啊,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联盟也在不断壮大。青松村的民宿数量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了二十多家,游客数量逐年增长。
“我们得提升服务质量。”林婉儿在旅游联盟会议上说道,“建议大家统一培训,学习接待礼仪、餐饮管理、安全知识等,确保游客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会议结束后,林婉儿联系了省旅游学院,安排了一场为期三天的民宿服务培训课程。村民们踊跃报名,学习热情高涨。
培训期间,林婉儿亲自到场,鼓励大家:“你们是青松村的窗口,你们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游客的体验。希望你们用心学习,把青松村打造成一个真正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培训结束后,村民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纷纷表示要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经营中。
林婉儿站在村委会的阳台上,望着远处的稻田,心中一片宁静。风吹过,稻草堆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后的喜悦。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也明白,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她愿意继续走下去,带着初心,带着希望,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