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多年,由他主持明岁春闱,倒是个耐人寻味的选择……
午后,
南宫婉儿踏入中书省,案前已备好笔墨诏纸。
她执笔蘸墨,悬腕凝神,为陛下起草春闱主考的制敕。
笔下微顿,墨迹在纸上晕开一点。
[敕
门下:
朕闻辟门吁俊,王化之基;选士兴贤,国朝大典。明岁春闱将启,天下英才云集京邑,宜择学贯古今丶文衡素着之臣,俾司考校,以光盛事。
兵部尚书唐秀金,器识宏远,词藻清华,累掌纶诰,允协朝望。可充知贡举,主试天下举子。其务精鉴拔才,至公取士,无徇私情,无负朕怀。
主者施行。
天授十五年,十月四日]
这道由中书舍人起草的诏书,皇帝朱批画敕,经门下省审覆,终至尚书省颁行。
尚书省内。
众位尚书纷纷上前,拱手道贺:「恭喜唐公!摘得春闱桃李!」
三年一度的春闱,乃是天下举子云集之时。
会试主考官之位,更是朝野瞩目的风云要职。
谁不想藉此机会,选拔天下英才,栽培自己的门生亲信?
若能网罗一批进士俊杰,日后朝堂之上,自可声势大涨,为拜相之路,铺就根基。
一旦错过,再等几十年,轮也未必能轮到。
三省六部的主官们,为了争夺这主考之位,早已暗中较劲多时。
谁曾想,陛下竟钦点了冷门的兵部尚书唐秀金担此重任。
「前两届是吏部和礼部!」
唐秀金激动的接过诏书,抚须一笑:「这麽多年,总算轮到兵部主持一回春闱了。」
暮色渐沉,唐秀金的马车碾过洛京城的青石板路,缓缓驶离尚书省。
车帘低垂,这位新任春闱主考官闭目凝神,指尖在膝头轻叩着节拍。
虽说主考官之位是培植门生势力的绝佳机会,
主考官通过录取进士考生获得大量的派系支持,而考生通过主考官,获得步入仕途机会。
但要从万千举子中甄选出可造之才,却也并非易事。
这其中的门道,非常讲究。
唐秀金睁开双眼,神色泛起一丝意味深长。
首先
他必须将自己的意志——会试考题的方向,以最隐晦的方式传递出去。
春闱考题的大方向是?
边塞之策?
屯田之策?.
总要给那些机灵的考生,一些「押题」的线索,方有机会出众。
毕竟,只有懂得揣摩上意的考生,才能在答卷中投其所好。
而这些能够心领神会的聪明人——才是他真正想要收入门墙的门生。
待到放榜之日,那些考中进士的举子们,自会前来向主考官行拜师礼,尊他为「座主」,自称为「门生」。
这一拜之礼,便是缔结了终身的师生恩义,更是朝堂上牢不可破的政盟。
可这终究是场博弈——既要他这位「座主」愿收,也得那些「门生」肯投。
他得找个机会,先试探一番。
车帘轻晃间,唐秀金的指尖在膝头一顿。
免得收了些不懂规矩的「刺头」门生,反倒给自己招来祸患。
「前科那个狂生黄朝.」
唐秀金轻哼一声。
那厮虽才高八斗,却自大狂妄,令人不喜。
更在落榜后当街题诗暗带嘲讽,惹得礼部那位大人颜面尽失。
这等不知进退的刺头,纵是文采斐然,谁敢收入门下?
马车碾过积雪,转入宣阳坊。
远处洛京城的灯火次第亮起,映得唐秀金眸中精光闪烁。
他忽然抚掌轻笑:「过几日,便是[大雪]节气将至不如设个大雪文会,倒也趁景?」
那些举子们的才学深浅,待人接物的分寸,席间自见分晓。
若能从中觅得几个知进退的聪慧之辈.点为会元丶甲等!
车辕声里,唐秀金已开始盘算此事,放出消息。
这场大雪文会,既要让他们展示诗赋文章,更要试探心性品行。
毕竟门生如植木,岂能不先观其根苗?
天街状元楼内,檀香氤氲。
来自各道的举子们或伏案疾书,或三五成群低声议论。
鎏金烛台映照着满室锦绣,连窗棂投下的影子都带着几分书卷气。
「啪!」
顾知勉冲进楼内,手中邸报簌簌作响。
他环视四周,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诸兄!春闱主考官定了!」
满座哗然。
茶盏相碰的脆响中,数十道目光齐刷刷射来。
「哦,是哪位大人?」
有人已迫不及待起身,衣袂带翻了砚台也浑然不觉。
李潘等众举子们,顿时纷纷争相一阅洛京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