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也怪不得赵振国震惊,主要是芬姐的话太突然了。
彼时,他们正围坐在温暖的堂屋内,炉火噼里啪啦地烧着,映着每个人的脸。
赵振国刚端起茶杯,正准备抿上一口热茶,就听到芬姐那轻柔却又带着几分决然的声音响起。
“老四,清清,我过完年就不去木耳棚工作了,我……”芬姐微微低着头,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眼神里却透着一种坚定。
赵振国一口茶差点喷出来,他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问题,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向芬姐。
###(一百二十一)文化传承:守护乡土记忆
在七零村的发展进程中,晨曦始终不忘文化的根与魂。她深知,一个村庄如果没有独特的精神内核和文化积淀,就难以真正实现全面振兴。因此,在推动经济、教育、医疗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晨曦也将目光投向了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保留七零村的传统韵味,晨曦组织了一支由村民自发组成的“文化挖掘小组”。他们深入走访村中的老人,记录下那些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传说故事以及节庆习俗。通过整理资料,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被系统化地保存下来,并编撰成了一本名为《七零村志》的书籍。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村庄的历史沿革,还收录了许多手工艺制作流程和口述历史,成为后人了解家乡的重要窗口。
同时,晨曦邀请县里的文化部门协助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多方努力,“七零竹编”成功入选省级非遗名录,这一消息让全村上下欢欣鼓舞。为了进一步推广这项传统技艺,晨曦建立了专门的工作坊,请来老艺人传授经验,并鼓励年轻人加入其中。如今,这些精美的竹编制品不仅作为艺术品远销各地,也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纪念品。
####举办民俗文化节
为了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晨曦策划了一场规模盛大的“七零民俗文化节”。活动当天,整个村庄装扮一新,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表演起世代相传的歌舞节目,吸引了来自周边地区的众多观众。除了文艺演出外,文化节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如剪纸、陶艺、刺绣等摊位,供人们亲自尝试制作。
最引人注目的环节当属“祭祖仪式”的重现。这是七零村流传已久的一项重要传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曾一度中断。晨曦带领团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请教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最终将这一庄重而神秘的仪式完整还原。当香烟袅袅升起,悠扬的颂歌回荡在山谷间时,所有参与者都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建立乡村博物馆
为进一步弘扬乡土文化,晨曦提议在村里修建一座乡村博物馆。这座建筑采用仿古设计,外观朴素典雅,内部则陈列着各种与七零村相关的实物展品。从古老的农具到精致的手工艺品,从泛黄的族谱到现代的科技成果,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情感价值。
为了让参观者获得更直观的体验,博物馆还引入了数字化展示技术。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设备,游客可以“穿越”回到几十年前的七零村,感受当时的田园风光和生活场景;又或者借助触摸屏查询特定主题的信息,深入了解某项技艺或事件的背景知识。
####校园中的文化教育
晨曦深知,文化的延续需要从孩子抓起。于是,她在七零小学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将本地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乡土文学》课上,学生们阅读描写家乡风土人情的文章,并尝试自己创作诗歌或散文;《手工艺术》课上,他们学习如何用天然材料制作装饰品,体会劳动的乐趣与智慧的结晶。
此外,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文化周”活动,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研究并展示某个特定的文化主题。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
###(一百二十二)科技赋能:智慧乡村新篇章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晨曦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决心利用先进技术为七零村插上腾飞的翅膀。她提出打造“智慧七零”的目标,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村庄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构建数字基础设施
晨曦首先着手改善村内的通信条件。她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铺设光纤网络,实现了全村4G信号全覆盖,并逐步推进5G基站建设。与此同时,她购置了一批智能终端设备,免费发放给困难家庭,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依托强大的网络基础,晨曦开发了一套综合管理平台??“七零通”。这个平台集成了政务公开、便民服务、农业监测等多种功能模块。村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