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谁》的第一章……
这些红点正以指数级增长。
黑袍人踉跄后退,试图召唤支援,却发现通讯装置早已失灵。整条街道的路灯忽明忽暗,空气中回荡着若有若无的哼唱声??是那首童谣,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跟着哼唱,连路过的小孩都在拍手打节拍。
“他们在共振……”黑袍人终于意识到,“这不是组织行动,是集体觉醒!”
他转身欲逃,却被一股无形力量拽住。抬头一看,对面公寓的窗台上站着一个披灰袍的身影,兜帽下空无一物,唯有微光流转。她抬起手,整条街道的地砖开始震动,裂缝中升起无数纸片,每一张都是不同人写下的证词:
>“我父亲因质疑粮食配额制度被捕。”
>“我的姐姐在‘心灵矫正营’失踪。”
>“我知道‘和平时代’是怎么来的。”
纸片盘旋上升,形成龙卷,将黑袍人裹挟其中。他的身体逐渐模糊,最终化作一叠空白档案,随风散去。
寂静降临。
埃利安收起录音机,看向清洁工:“看到了吗?他们可以清除个体,但无法对抗千万人同时开口。”
清洁工低头看着手册,深吸一口气:“我想……我想试试念出来。”
“那就念吧。”埃利安微笑,“哪怕只是一句。”
他翻开首页,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坚定:
>“我叫托马斯?韦恩,我母亲名叫玛丽亚?韦恩,生于贝克兰德东区贫民医院,死于1998年3月12日。官方记录称她因肺结核去世,但我知道,她是喝了社区发放的‘健康补剂’之后才开始咳血的。我不该忘记她。”
话音落下,整条街的窗户几乎在同一瞬间亮起灯光。有人推开窗探头张望,有人走出家门,还有人默默举起手中的笔记本或手机,开始记录。
而在城市另一端,梦婆坐在废弃剧院的包厢里,面前摆放着一面古老的铜镜。镜中映出的不是她的脸,而是成千上万张陌生面孔??他们正在不同的角落说出类似的话语,每一句都激起一圈涟漪,扩散至整个城市的潜意识网络。
“星火计划……成功了。”她轻声道。
这时,一个小女孩走进剧院,手里捧着一本破旧的图画书。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脸颊冻得通红。
“婆婆,”她怯生生地说,“老师今天让我们画‘我的家人’。我画了妈妈和弟弟,可老师说他们不存在,要把画撕了。”
梦婆接过画纸,只见上面用蜡笔涂着一家三口站在向日葵田里的场景。简单,稚嫩,却充满温度。
“那你怎么办?”梦婆问。
“我没让她撕。”小女孩咬着嘴唇,“我说:‘你可以不信,但他们在我心里是真的。’然后我就跑出来了。”
梦婆凝视着她良久,忽然从袖中取出一枚微型齿轮??比指甲还小,表面刻满符文。她轻轻按在女孩胸前衣袋的位置。
“拿着它,别弄丢。”她说,“当你再次被人否定记忆时,就把它贴在耳边。你会听到很多人对你说同一句话。”
女孩疑惑地点头,转身离开。
当她走过剧院长廊时,墙上的旧海报突然泛起微光。原本印着“国家荣耀巡演”的宣传画,此刻人物面孔悄然变化,变成了佛尔思的模样,手中高举一本书,标题赫然是《我们是谁》。
与此同时,远在南方海岸的洛恩正坐在渔村小屋门前,望着海平面发呆。他的左眼偶尔闪过银纹,但频率越来越低。命运圣体的力量并未消失,而是正在转移??如同火炬传递,热度不再集中于一人之身。
一名老渔民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听说城里乱了?广播说有暴徒煽动叛乱。”
洛恩笑了笑:“不是叛乱,是复述。”
“复述?”
“对。人们只是在说真话而已。”
老人沉默片刻,忽然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他自己站在码头上,身旁是个穿蓝裙子的女孩。“这是我妹妹,”他说,“二十年前,她因为在学校朗诵了一首诗,就被带走再也没回来。我一直不敢提她名字,怕惹麻烦。”
他抬起头,眼中有了光:“现在……可以说了吗?”
洛恩点头。
老人深吸一口气,对着大海喊道:“莉娜?科尔!你还记得哥哥吗?我还记得你最爱吃糖霜饼干!”
声音随风而去,几只海鸟振翅飞起。
就在那一刻,数百公里外的贝克兰德图书馆地下密室,一台尘封已久的自动打字机突然启动。滚筒缓缓转动,色带泛红,开始疯狂敲击:
>新增条目:莉娜?科尔,女,生于1987年5月3日,卒年不详。最后公开露面为1999年中学文艺汇演,朗诵诗歌《雨后的泥土味》。该作品后被列入禁文目录,原稿销毁。亲属关系:兄长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