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样的吃食长工都能吃,王老爷家简直要比皇帝老儿家都有钱!
“那怎么就没了呢?”王向前一边流着口水一边问。
“鬼子来了呗。”
“小鬼子?”
“洋鬼子。”
在王家村这里,鬼子分两种。一种是黄头发蓝眼睛的,也许头发眼睛的颜色不一样,但绝对不是黑的,这一种别管你是什么葡萄牙的西班牙的还是什么马路牙的,都是洋鬼子。还有一种,颜色头发和中国人都一样,但嘴里呜哩哇啦的,日本人,就叫小鬼子。
王家最初的破败,是在洋鬼子这里。
王家那位老祖宗贤明,留下了子孙后代不得沾赌的家训,所以后面的老爷们哪怕也开始穿绸缎娶小妾养戏子,日子依然是光鲜的。但洋鬼子一来就不成了。
洋鬼子弄了一种叫福、寿膏的东西,这东西名字起的好,仿佛是什么十全大补丸,刚吃下来也的确仿佛是仙丹,让你吃的飘飘欲仙,简直要比皇帝都幸福。可吃下去就身体也弱了,脑子也乱了,别说拾粪,走个路都费劲儿。
王祖宗再大贤,到底也没有姜太公的本事,算不出未来会是什么样,就没能再加个不要吃福寿、膏这样的家训。
没有这个规矩,王家的大小爷们也就没什么顾忌了,毕竟吃的人多着呢,而且吃起来的感觉好像都很美。
王老爷家的老少爷吃吸着这个,那是什么都顾不上了。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的话,王家也不会败的这么彻底。
洋鬼子弄完了福寿、膏,小鬼子来了抢掠。
王家的车队,往来于开封、郑州、新乡各个地方,小鬼子看上了,就再不姓王。
讲到小鬼子这里,王向前就有印象了。
他小时候有两大爱好,一是听奶奶讲故事,二就是看亲娘于金凤翻、墙。
这个翻、墙没什么引申的含义,不是说于金凤干了什么不合规矩的事情,就是真的翻过家里的墙。
不仅于金凤翻,王家村的大小媳妇们,从十岁到五十岁都翻。
不仅翻,还抹脸。
手往脸上一抹,脸和脖子就都黑了。
于金凤本是镇上的闺女,是个白面皮,这时候就能做到黑如锅底。
王向前小时候不懂事,觉得这简直是太有意思了,就和变戏法似的。
□□也是这样。
于家是卖馒头的,于金凤从小在家里帮着和面揉面切面团,手上的功夫一流,腿脚功夫一般,小时候又不像村里的孩子那样上蹿下跳爬树爬房,□□本来是难的。
但天天练习,也灵巧了起来。
和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一样,一声唿哨,这边脚一蹬,手一抓,已经翻了过去。
王向前小时候就和其他村里的小孩一样,看热闹,更热闹的还有谁崴了脚摔了腿,咿咿呀呀的,整个村都能当个稀罕事。
他的整个童年,就是在两种鬼子的夹击中度过的。
他那时候对这些不太懂,最多也就遗憾自己吃不上王老爷家的鸡蛋面——农忙的时候,王老爷家还会有短工,短工也是有鸡蛋面吃的。
他听老奶奶讲故事的时候,总会想,如果没有洋鬼子,他长大了去给王老爷家打短工,应该也是有鸡蛋面吃的吧,那王老爷家的鸡蛋面,鸡蛋一定放的比他们家多。
是的,王向前还是吃过鸡蛋面。
这就是前面说的命好了。
两种鬼子是天下大势,从东南到西北,从海上到山里,中国没受这两种贵子折腾的地方真不多。
王家村地处中原地带,从黄帝蚩尤那会儿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逐鹿中原就有角逐天下的意思,自然不会被鬼子们放过。
而除了这个呢,各个地方还有各个地方的小灾难。
这个小,是说范围、地域,而不是程度。
在这个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地方都在遭遇着属于自己的灾难,以至于多少年之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甚至不敢去回望,很多后辈在被问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会摇头说不知道。
这让一些人以为他们对这个国家没有感情,狼心狗肺,其实恰恰相反,他们爱这个国家,太爱了,所以不敢去看这段历史。
这是当人们吃上了饭穿好了衣有了尊严之后,而难以接受的一段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