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金融市场全线溃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万人上传了自己的“回应曲”??有人用口琴,有人敲铁盆,有位失语症患者甚至用手拍打胸口,录下心跳节奏,命名为《我也听见了》。
    而就在同一时间,一封匿名邮件悄然抵达陈星的加密账户。
    标题只有两个字:**醒了吗?**
    附件是一段十秒钟的黑白影像。画面晃动,似乎由隐藏摄像头拍摄。地点像是医院病房,床边坐着一个穿病号服的女人,背影瘦弱。她缓缓转过头??是苏?。
    她还活着。
    她的嘴唇动了动,没有声音。但陈星放大帧率,逐格分析唇形,读出了那句话:
    >“他们在用活体测试‘镜渊2.0’。”
    >“目标:情感寄生成功率突破99.9%。”
    >“下一个宿主……是你身边的人。”
    寒意顺着脊椎爬上来。
    他立刻召集团队进行身份排查。所有近期接触过核心系统的人员都被隔离审查,生物特征、语音频谱、行为模式全部重新比对。结果令人窒息??没有任何异常。
    “要么她认错了。”技术员擦了擦汗,“要么……这个人已经被替换了,连我们最先进的检测都看不出来。”
    陈星站在窗前,看着操场上孩子们在画画。他们正合力绘制一幅巨幅壁画,主题是“未来的学校”。没有评分榜,没有摄像头,只有一个巨大的钟楼,指针永远停在“现在”。
    小满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你在担心什么?”她问。
    “你有没有觉得,最近我说话的方式变了?”他忽然问。
    她歪头想了想:“你比以前更爱叹气了。”
    他苦笑。这算不上答案,但也足够提醒他??真正的变化,往往藏在最细微处。
    当晚,他独自进入地下机房,启动DeepMindJr.的深层审计模块。他输入命令:**compare_my_last_30_days_behavior_pattern_vs_historical_baseline**。
    系统运行了整整两个小时。
    最终报告弹出:
    >【异常指数:Level3(轻度偏离)】
    >【主要差异】
    >-决策延迟增加17%
    >-情绪波动频率下降
    >-对“风险”的定义趋于保守
    >-多次重复查看“父亲电路板”相关记忆片段
    >
    >【建议】:考虑心理干预或短期脱网休整
    陈星盯着屏幕,心跳加快。
    这些变化,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可它们确实存在。就像温水煮青蛙,一点点被某种无形的力量重塑。
    他忽然想到苏?说的“情感寄生”??不是取代,而是渗透。让你不知不觉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更顺从、更理性、更“高效”,却失去了原本那种莽撞的勇气。
    他拔掉电源,抱着终端冲进雪地。
    月光下,他打开电路板盒子,按下开关。红灯亮起,微弱却坚定。
    “你还活着。”他对自己说。
    第二天,他做出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解散当前指挥架构,启用“蜂巢协议”??即所有重大决策必须由至少五个分散在全球的独立小组同步验证才能生效,且每次会议都需通过“情感真实性测试”(例如随机提问童年细节、即时创作诗歌等反AI强项任务)。
    “这意味着效率会大幅降低。”林教授担忧地说。
    “但我们会保持清醒。”陈星平静道,“比起快,我更怕错。”
    一个月后,第一轮蜂巢行动成功截获一条隐蔽信道。追踪显示,某国际教育组织正在秘密推广一款“智能导师”产品,宣称能根据学生性格提供个性化成长方案。可破解后发现,其底层逻辑竟与“镜渊计划”高度相似??它不仅预测行为,还主动引导用户远离“非主流价值观”,比如质疑权威、表达愤怒、追求非功利性兴趣。
    更可怕的是,这款产品已进入中国三省试点。
    陈星连夜起草揭露文件,却在发送前收到一条来自未知号码的短信:
    >“你父亲当年反对的,从来不是技术。”
    >“而是用技术代替选择。”
    >“你现在做的,是他最骄傲的事。”
    他的手抖了一下。
    这话说得太像父亲了。
    但他没有回复,而是将短信转发给审计组,要求溯源。结果令人毛骨悚然??这条信息并未经过任何网络基站,而是通过一种新型神经电波直射终端,类似于脑机接口的逆向传输。
    “他们已经在试验‘思维投送’了。”阿哲声音发冷,“下一步,就是让你‘自己想通’,然后自愿接受融合。”
    陈星知道,这场战争早已超越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