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晨光”迎来了新的里程碑:全球注册用户突破十亿,日均新增声音档案超四千万条。系统底层逻辑已完成第三次迭代,从“听见彼此”迈向“理解差异”。
学校里的“静听课”升级为“共感课”,孩子们不仅要听陌生人说话,还要尝试用对方的语气复述一遍;企业“职场共情模块”引入AI辅助调解机制,成功化解多起长期劳资矛盾;司法系统进一步推广“情感回放”程序,家庭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79%。
而陈小宇,也迎来了人生第一次远行。他被邀请前往北京参加“少年声音守护者”论坛。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他没有演讲,只是掏出爷爷留下的铜铃,轻轻摇响。
全场寂静。
那一串清越的铃声,经由“晨光”网络传遍世界角落。在挪威峡湾的小屋里,一个患自闭症的女孩突然伸手触摸音响外壳;在肯尼亚难民营,一名失去双亲的男孩抱着收音机睡着了,嘴角带着微笑;在东京某间写字楼,一位准备跳楼的年轻人听到铃声后停下脚步,给母亲拨通了十年来的第一个电话。
回到云南那天,村里人都围上来问北京什么样。陈小宇想了想,笑着说:“很大,很亮,可是你知道吗?晚上关了灯,所有人听到的星星,都和咱们这儿一样。”
奶奶摸着他的头,眼里闪着光:“你爷爷要是还在,一定会说,这是山神点头了。”
时光流转,又一年夏至。
“晨光”宣布启动“百年回音”工程:选取一百位百岁以上老人,采集他们一生中最想被人记住的一句话,封装进特制的时间胶囊芯片,埋入各地希望小学的地基之下。未来的孩子们将在特定年龄解锁这些声音,完成一场跨越世代的对话。
首位参与者是一位苗族阿婆,她对着麦克风轻声说:“我活了整整一百岁,最爱听孙子叫我一声‘奶奶’。等哪天你们听见这句话,请替我也喊一声,好吗?”
芯片封存仪式当天,全国十万所学校同步举行“唤名礼”。孩子们齐声呼唤“奶奶”,声浪如潮,经卫星上传至“晨光”轨道节点,绕地球飞行七圈后,最终汇入深空探测阵列,成为人类送往宇宙的第一段温情信号。
李薇站在青海湖畔,望着远处升起的探空气球,轻声问林昭:“你说,外星人要是听到了,会不会也想起自己的妈妈?”
林昭笑了:“如果他们懂得悲伤,就一定能听懂爱。”
夜幕降临,海风渐起。
铜铃再次响起。
这一次,仿佛有千万个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轻轻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