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4 愿投六郎门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张岱因恐英娘再被气出个好歹来,于是便让人先把业已泪流满面的英娘引出厅堂去,然后他才又走到这姜行威面前来,口中怒声道:“姜某之前抛妻弃女已是大恶,今日登门既非重续前缘,又为何事?
    我阿姨于我有抚育...
    张岱走出大明宫时,天色尚早,晨雾未散,空气中夹杂着昨夜细雨的湿润。他深吸一口气,顿觉神清气爽。协律郎之职虽非显赫,却意味着正式踏入礼乐之门,亦是通往仕途的一块重要基石。
    裴仲堪与他并肩而行,神色平静,眼中却掩不住一丝得意:“看来圣人果然不拘一格,选的是真正通晓礼乐之人。”
    张岱微微一笑,道:“你我皆知,此番胜出,并非全凭文采,而是对礼乐之道的理解更为关键。”
    裴仲堪点头:“正是如此。若只是辞章华丽,未必能入圣人法眼。今日所试,实为‘识’与‘才’并重。”
    两人边走边谈,一路回到集贤书院。书院中早已沸腾,众人纷纷议论着昨日殿试结果。有人欣喜若狂,有人黯然神伤,更有人围在张岱与裴仲堪身旁,追问殿上问答情形。
    “张兄,听说圣人亲自问了你不少?”一位考生忍不住问道。
    张岱淡淡一笑,道:“不过寻常对答罢了。圣人关心的是我们对礼乐本意的理解,而非诗辞工拙。”
    另一位考生皱眉道:“那岂不是说,我们平日所学的应制文章,反倒无用了?”
    裴仲堪摇头笑道:“非也。应制之文仍是基础,但若仅止于此,便难登大雅之堂。真正的礼乐之才,需有识见、有胸襟、有变通之智。”
    话音未落,忽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只见一名书吏匆匆奔入书院,手中持着一份黄榜,高声道:“圣旨已下,协律郎名单已定,诸位请上前观阅。”
    众人闻言,立刻涌向榜前。榜单之上,赫然写着张岱、裴仲堪、李元昭等二十人姓名。每一名后皆附有简要评语,或称其“通礼乐之意”,或赞其“辞义兼美”。
    张岱望着自己的名字,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自己虽已得此殊荣,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协律郎们齐聚太常寺,接受正式任命。太常卿亲自召见众人,宣布圣人旨意:将于明年春归京谒五陵,届时需由这批新任协律郎参与编订礼乐,协助太常寺制定仪典。
    “你们既是圣人选中的礼乐之才,便须以礼为本,以乐为用。”太常卿言辞恳切,“此次任务,不仅关乎仪典之庄重,更关乎朝廷威仪与社稷安定。”
    张岱等人肃然聆听,齐声应诺。
    会议之后,众人被分派至不同部门,分别负责礼仪、乐律、辞章等事务。张岱被安排至乐律司,与几位老臣共事,学习历代礼乐制度,并参与修订宫廷乐曲。
    初入太常寺,张岱便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里不仅有繁复的礼制条文,更有千年传承下来的乐谱、乐器、舞仪,皆需熟记于心。每日清晨,他便随师研习《周礼》《礼记》,午后则前往乐署,听奏古曲,辨析节拍,甚至亲自练习击钟、鼓、笙、箫等乐器。
    一次,他在乐署练习时,因节奏把握不准,被一位年长的乐官训斥:“协律郎之名,非是虚设。若连基本节律都掌握不了,何以辅佐圣人制礼作乐?”
    张岱羞愧难当,却并未气馁。他暗自立誓,务必要将乐律之事钻研透彻。自此之后,他每日练琴至深夜,反复揣摩古曲韵律,甚至请教民间乐师,以求融会贯通。
    与此同时,裴仲堪亦在礼仪司勤奋学习,二人虽各司其职,却仍时常互通心得,彼此勉励。
    转眼间,冬去春来,圣人即将启程归京,谒五陵之期临近。太常寺上下忙碌异常,协律郎们更是日夜赶工,编排仪典、演练乐舞、撰写祝辞。
    张岱被指派为《下之回》乐章的主修者,负责调整曲调与歌词,使之更契合帝王归京的庄严肃穆之感。他翻阅大量典籍,参考汉魏旧曲,最终在原有旋律基础上加入新的节奏变化,使整首乐章既承古意,又具新声。
    演练当日,圣人亲临观礼。张岱站在乐台之上,指挥乐队演奏《下之回》。随着钟鼓齐鸣,乐声悠扬,群臣肃立,气氛庄重。待乐毕,圣人面露满意之色,向身旁太常卿点头示意。
    礼成之后,圣人召见协律郎,亲自嘉奖。张岱因《下之回》改编得体,被赐绯袍一袭,升为从六品协律郎副职,协助太常卿处理日常事务。
    裴仲堪亦因在礼仪司表现突出,被委以重任,负责起草皇帝祭祖时的祝辞。
    授职仪式后,张岱与裴仲堪再度相逢于集贤书院旧地。两人相对而坐,举杯畅饮,回首往昔,感慨万千。
    “昔日我们不过是寒窗苦读的学子,如今竟能亲身参与国家大典,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裴仲堪叹道。
    张岱端起酒杯,轻轻一碰,笑道:“礼乐之道,贵在传承。我们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