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王杰,说弟弟和琳的确无法担任此重任,还是于军中同大将军福康安多学本事的好。
“李世杰病重,和琳资历任事不足,那谁人能接任四川总督?”
说这话的是成亲王永瑆,说完还特地看了眼和珅,却发现和珅对王杰的反对似乎真没意见,不由寻思和中堂的真实意图。
由于福长安原因,和珅对永瑆明显比永琰亲近,年后在老太爷那里都夸过两次永瑆办事得力了。
军机大臣董诰上前道:“按理说孙士毅署理过四川总督,又参与平台湾林爽文反,讨安南国阮惠谋反,由他再去四川较为合适,只如今孙士毅去了两江,人尚在途中总不能再诏他改任四川吧。”
半倚在龙椅上的老太爷听的有些迷糊,不禁侧脸问侍立在边上的和珅:“他说什么?”
和珅忙大声道:“回主子话,董大人说孙士毅出任四川总督合适。”
老太爷“噢”了一声:“朕记得前两天孙士毅不是来宫中同朕辞别么?”
顿了顿,一脸疑惑,“他去哪了?”
“.”
众人见状,面面相觑,一个个心中唏嘘:皇上(父皇)的确老了。
“主子,孙士毅去两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章全国大卖(第2/2页)
和珅见老太爷身子微动,忙上前搀扶。
“两江啊。”
老太爷点了点头,在和珅的搀扶下艰难起身,刚要开口却感喉咙异样,正准备让内侍奉痰盂,站在和珅身后的永瑆已将痰盂奉上。
一口浓痰出来后,老太爷舒服许多,缓缓走到众臣面前:“你们刚才议的什么?”
众人皆是微愕,没想到过完年皇上的记忆力竟衰退了这么多,无不心中难过。
和珅自是将所议之事再次说出,尔后恭请主子圣断。
老太爷皱眉想了想,吩咐道:“让李世杰再任数月,若实在不行再委他人,至于和琳,叫他安心在福康安处办差。”
“嗻!”
和珅应下,刚要让人去军机处拟旨,内侍来报说军机处又有折子来。
递折子来的是递补出任两江总督孙士毅军机大臣缺的内阁学士兼户部侍郎、御前大臣的满洲人松筠。
此人之前一直在吉林、库伦办理同俄国人贸易差事,在任期间并不扰民,也善待俄方民人,使得俄国方面无理由寻衅,老太爷高兴边疆无事便将松筠召回京师任职。
这回属于破格提拔入军机处,故名列最末。
只这样一来,原本军机处三满三汉的格局被打破,成了四满二汉的格局。
松筠拿进来的是两道折子,第一道折子就是江苏巡抚福崧的。
“福崧放着好好的衙门不用要建新的,还要把苏州学宫迁出城,美其名曰方便地方,臣看分明就是劳民伤财,多此一举!”
松筠隶的是蒙古正蓝旗,非满洲上三旗出身,不能以奴才自居,故以臣自称。
不过其虽隶蒙古正蓝旗,却是正宗满洲人。
老太爷那边没拿放大镜看,而是和珅在读给他听。
听了松筠所言,王杰立即附言:“皇上,这福崧未免太异想天开,臣只问这新修城墙的银子从哪里来?新建衙门和学宫的银子又从哪里来?是他福崧自个掏银子出来,还是要藩库、国库出?若是前者,臣不说什么。若是后者,臣请皇上驳了福崧所请。”
这回老太爷因离臣子近倒是听清了,但可能是思维跟电脑宕机样老化了,反应有些迟钝,并没有同过去一样当场给出反应,竟是有些无助的看着和珅。
和珅先是将老太爷缓缓搀扶到龙椅上,尔后方转身对王杰道:“王大人看过折子么?福崧说的很明确,可将学宫和巡抚旧衙出售给商人,以出售所得用以修建城墙、新衙,如此自是不必地方和户部出钱,说不得还有盈余。”
言罢,又扭头对老太爷道:“主子,苏州府学占地极大,可谓江南园林之首,福崧要是出售这园子的话,奴才觉得怕是能卖不少银子。”
“能卖多少银子?”
老太爷浑浊的眼神中竟是多了些光彩。
“福崧在折子里说把苏州府学拆开出售,最少也能卖几百万两。”
和珅的声音说的特别大,不光是为了让老太爷听清楚,也是为了让王杰他们听清楚。
“几百万两?好,好。”
老太爷接连点头,“高原用兵开销极大,你跟福崧说让他卖个好价,多缴些银子到国库。”
“皇上,学宫乃科举教化重地,历代文贤圣脉所在,怎可轻易出售!”
王杰听不下去了,同样科举出身的董诰也听不下去,双双出列反对江苏巡抚出售学官“谋利”,认为江苏这一先例一开,各省全跟着效仿怎么办?
教书育人之地,怎么能同买卖挂钩呢。
有损不是的读书人的体面,有损的是朝廷颜面啊!
不知道的还以为朝廷是有多缺钱呢。
“这?”
老太爷叫王杰、董诰说的没了主意。
“主子,福崧此举利国利民!”
福崧明明是阿桂的人,和珅却毫无保留支持其卖学校、卖衙门的奏请。
理由是现有衙门、学校无一不是在城中繁华之地,且因历史原因都占地极广,尤其江浙一带的学校都是集园林之大成。
“王大人可知江南一座园林能卖多少银子?”
和珅轻声一笑,“少则一二百万两,多则七八百万两。我听说有富商为修园子耗资千万两,就这仍是有价无市。为何?地方不同。”
意思是说江南富商都喜欢在城中繁华地带修大别墅,可繁华地带大多都是有主之地,所以富商们想买都没地方买。
就是有钱没地花。
所以福崧此举无疑想富商所想,急富商所需,操作好了能为朝廷创大收的。
就拿苏州府学来说,卖个大几百万两,再拿个百十万两出来修建新城,不就能为朝廷创收几百万两么?
去年江苏布政使司给朝廷交的赋税不过九百多万两。
什么概念?
相当于福崧这一卖一建就给朝廷增加一个布政使司的赋税收入。
西南数省加起来给朝廷交的也没这个数!
如此赚钱的好事,为什么不支持?
和珅做事向来对事不对人,他知道福崧是阿桂的人,但这不影响他支持这桩利国利民的好事。
何况,只有府学重建才能提供大量借读学位,这也符合他在全国推行借读为内库府增收的意图。
要不然都招不了那么多学生,怎么收人学生家里的银子。
阿桂去年就跟他争过借读费用,现在好了,福崧这么一搞,卖学校的收入远比借读要高,他阿桂还有什么话说?
不待王杰开口,便跟老太爷道:“主子,若是各地都能如此效仿,奴才以为国库岁入恐怕能以亿两白银计,我大清无论是版图还是国富都将远迈汉唐!”
“好,传旨让福崧好生办,不必有什么顾虑,朕准了。”
老太爷甚是开心,他老人家再糊涂这账还是会算的,并说了一句让王杰等人实在无语的话:“朕以为只要是能为国库增收的,能卖的都可以卖,旧的不去新的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