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位刚从西北秦凤路调任来的知县,面容黑黢,脸上沟壑纵横,不像个读书人,却像是老农一般。
    但当他锋锐的眼神扫过众人以后,现场却顿时变得落针可闻了起来。
    县学与州学不同,在如今的仁宗朝,州学设有专门的“教授”一职作为主管州学的官员,而县学的主管官员则是由当地知县兼任。
    知县,掌握着他们从县学晋升州学名额的审核权!
    因此对于这些县学学子来讲,这场县试前的最后一场策论考试异常重要,直接关乎到能不能给新调任来的知县留一个好印象。
    李磐开口了,他的声音有些黯哑,像是西北那被风吹过的粗粝沙石。
    “景?五年,李元昊僭号称帝,我朝兴师伐夏。今虽和议,然西北边患未除,诸生当以‘御夏之策’为题,各抒己见。”
    李知县话音方落,考场内便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宋夏战争虽然也是仁宗朝发生的事情,但对于这些蜀地士子来讲,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距离都太过遥远了。
    从宝元二年开战,到庆历四年达成“庆历和议”,宋夏战争持续了五年多,但“庆历和议”距今可是已经足足过去了十二年啊!
    隔着关中和汉中,“夏”这个国家对于他们这些蜀地士子而言,也实在是太过陌生,陌生到连个模糊的印象都没有,更遑论以此为题洋洋洒洒地来写一篇策论。
    不管是大宋还是蜀地,如今都已承平日久,少有人议论兵戈之事,所以对于策论的押题,更是从来没有过“御夏之策”这个选项。
    ??换句话说,这题严重超纲了!
    陆北顾余光扫见,方才搀扶他的两名士子已是面如土色,其中一人更是连砚台都打翻了,墨汁泼洒在青衫下摆,洇出一片狼狈的黑色。
    “肃静!”
    学正一声厉喝,考场重新归于寂静,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
    眼下,不管这些士子心里怎么骂娘,硬着头皮写,他们也得写一篇策论出来交卷。
    陆北顾垂眸研墨,脑海中关于北宋与西夏的史料如走马灯般流转。
    第一次宋夏战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北宋失败而告终,而目前西夏虽然暂时服软,两国处于和平期,但其狼子野心却从未消弭。
    接下来还会先后爆发四次宋夏战争,其中尤以宋神宗五路伐夏最为著名,而因为宋夏战争的资料太多,所以现代史学界的研究成果也可谓汗牛充栋。
    陆北顾蘸了蘸墨略一沉思,便有好几种不同的思路涌现出来。
    不过,相比于那些老生常谈,他更想写点真正超越这个时代见识的东西。
    此时心中想着事情,他的手腕悬停于砚台之上,墨块在砚台上推拉,这个动作让身旁的学子投来诧异目光......寻常人研墨都是来回画圆,哪有这般推拉的?
    陆北顾却恍若未觉,打好腹稿以后便提起了笔。
    这些不自然的小细节他都可以慢慢融合记忆改正,当下重要的是其实是注意“避讳”,以及规避一些现代人下意识会犯的错误,写策论的时候可别整个“北宋”“西夏”的称谓出来。
    此时,考场上的其他士子也都陆陆续续地动笔了。
    知县李磐踱步走在他们中间,不时驻足旁观,但眉头却是越来越紧蹙。
    绝大部分士子,压根就不知道夏国的地理位置在哪,少部分对夏国有点概念的,写出来的策论也是看着慷慨激昂,实则狗屁不通。
    就比如这个名叫何聪的。
    “夏者,西陲蛮夷也,当效汉武故事,发大军犁庭扫穴......”
    ??典型的纨绔子弟空谈。
    大军犁庭扫穴听起来很霸气,也不是没人实践过这种策略,当年辽兴宗亲率十万大军渡过黄河,长驱而入四百里伐夏。
    结果呢?夏军熟练地坚壁清野,辽军补给线被断,最后一战大溃,辽兴宗仅以身免。
    李磐的面色愈发阴沉,直到走到了那个衣衫湿透的少年旁,看了眼开头。
    “夫夏者,南抵河湟1,北及大漠,西至瓜沙2,东临屈野。”
    “有河套之饶,得横山之险,带甲十万,坐而观之,谓千里大国也。”
    李磐仅仅看了两句,便面色稍霁,这少年对夏国的地形、兵力、面积都有着正确的认识。
    当然,这种水平在李磐看来,也仅仅是“不差”罢了。
    接下来,要是还能写出一些譬如范文正“筑城渐进”之类的论点,那么谙熟西北边事的李磐,则能给这少年评个乙下的成绩。
    而李磐继续看下去,瞳孔却不由地猛地一缩!
    整个策论的内容,开始转向了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方向!
    “然细窥夏虏之政,实以货殖为筋络,以甲胄为表里,行商贾之实而蓄骑射之威,此所谓‘披王袍而操市利,执干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