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此时如果是王逵在行政层级上的顶头上司泸州知州刘用在这里,是无法对其拘禁、审讯的,必须要呈报梓州路的提点刑狱司,交由提点刑狱司处置。
但因为盐监属于双重管理体系,所以在涉及盐务的事权上面,范祥反而...
松涛斋的钟声在黄昏中悠扬响起,余音未散,众人仍沉浸在赵慎之宣布的震撼之中。韩子瑜缓缓起身,心中百感交集,却只觉肩头陡然沉重如山。
他望向赵慎之,那双凌厉的眼眸中竟透出几分温和,仿佛看穿了他的心绪。
“去吧。”赵慎之轻声道,“州试主考处,不是为了让你锦上添花,而是要你雪中送炭。”
韩子瑜深深一揖,转身步出松涛斋。夜风扑面而来,带着初春的寒意,也吹散了他心头最后一丝迷惘。
***
翌日清晨,韩子瑜便启程前往州试主考处??设于州城南郊的翰林别院。
别院占地广阔,古木参天,石径幽深。门庭森严,守卫皆是禁军出身,腰佩长刀,目光如炬。韩子瑜递上松涛斋荐书后,被引入偏厅候命。
他在厅中静坐良久,茶水已凉,仍未见召。正当他思索是否要再等之时,忽听门外脚步声急促,一名青衣小吏匆匆入内,低声道:“韩公子,请随我来。”
他起身跟随,穿过数重回廊,来到一间轩敞书房。房中檀香袅袅,正中案前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着绯色官袍,胸前绣着仙鹤纹样,正是当朝翰林学士、此次州试主考官??裴元衡。
韩子瑜上前跪拜行礼:“晚生韩子瑜,拜见裴大人。”
裴元衡抬眼打量他片刻,微微点头:“你便是松涛斋赵慎之所荐之人?”
“学生侥幸得先生垂青,不敢言荐。”韩子瑜答得恭敬。
裴元衡笑了笑,示意他起身:“不必拘礼。老夫今日召你前来,并非为寻常策问,而是有一道题,需你亲笔作答。”
说罢,他从案上抽出一份卷轴,展开后,只见其上墨迹遒劲,写着一行字:
**“论时政之弊,兼陈改革之道。”**
韩子瑜心头一震。这题目,看似宽泛,实则锋利如刃。若答得浅显,则难入主考法眼;若过于激进,则恐触庙堂忌讳。
他沉吟片刻,提笔蘸墨,写下开篇:
**“臣闻治国如治病,病根不除,虽愈一时,终将复发。今之弊政,不在一事,而在积弊已久;不在一人,而在制度之失……”**
他引《尚书》“若涉春冰”之语,形容当前政局之险峻,继而历数冗官、赋税、边防三弊,提出裁冗、减税、整军三项对策,并以《周礼》“六典”为据,论证制度改革之必要。
写至酣畅处,笔走龙蛇,洋洋洒洒三千余言,直至暮色四合,方始搁笔。
裴元衡接过答卷,细细阅览,面色由冷转和,最后竟露出一丝笑意。
“好一篇‘时弊策’。”他赞道,“不避权贵,不畏时俗,既有古义支撑,亦有现实考量。难得,难得。”
韩子瑜低头拱手:“学生所言,皆出于忧国之心,若有不当,还请大人指正。”
裴元衡摆摆手:“无需自谦。你可知,此策若呈于御前,会引发何等风波?”
韩子瑜神色不变:“学生只求无愧于心,至于风波,自有天定。”
裴元衡凝视着他,眼中闪过一抹欣赏:“你果然不负赵慎之所望。”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老夫还有一问。”
韩子瑜抬头:“请大人赐教。”
裴元衡缓缓开口:“若有一日,你得掌大权,如何自持?”
这一问,直指人心。
韩子瑜沉默良久,终于答道:“学生愿以‘敬’字立身,以‘慎’字行事,以‘诚’字待人。若居高位而不自省,必致骄横;若执权柄而不自律,终成祸源。故学生常思:位高一分,责重十倍。”
裴元衡轻轻抚掌:“善哉!此言可传千古。”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远处落日余晖,语气忽然变得深远:“韩子瑜,你可知为何今日独召你一人?”
韩子瑜摇头。
裴元衡回过身,目光如炬:“因为,你将是下一任州试解元。”
韩子瑜怔住。
裴元衡继续道:“不仅如此,你还将被推荐入京,参加殿试预选。若能在京中脱颖而出,便可授官任职,参与新政。”
韩子瑜顿时感到胸口一阵翻涌,激动、敬畏、惶恐交织在一起。
他再次跪下,重重叩首:“学生愿尽全力,不负大人厚望!”
裴元衡扶起他,语气温和:“你已无须多言。老夫只希望,将来你若掌权之时,莫忘今日之志。”
***
离开翰林别院时,已是夜幕降临。
韩子瑜缓步走在归途上,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即将踏入一个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