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国朝悬案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突然说道,“若是真的复任三司使,要不要改盐钞法?”
    “当然要改。”
    张方平理所应当道:“陆北顾拟的那份奏疏,我命人经汉中去华州送给范晋公过目了,盐法即便真的要动刀子,也是由他来亲自操刀的,这事只有他能做。”
    “陆北顾这计划终归是稳当的。”
    赵?说道:“所有步骤都是有现实基础,又环环相扣,既有新意能解决问题又不激进,比骤然冒进革新强得多。”
    “不错,我很欣赏。”
    张方平说道:“国朝大事哪是想当然来的?即便不是萧规曹随,那也要有个基础,根据前面的事情一点一点改,一旦骤然变更,不仅上下无所适从,而且是一定会出大乱子的......当年庆历新政的时候我就知道,天下事急不得。”
    “说倒是会说,我看你也挺急的。”赵?打趣道。
    “国朝如此,看着干着急罢了。”
    张方平看着赵?问道:“你觉得陆北顾其人如何?”
    宋代士大夫群体,是很热衷于提携、培养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来潜力的天才少年的。
    原因就在于维持了数百年的门阀被“考不进长安就打进长安”的黄巢所摧毁以后,在宋代科举考试制度下,根本形不成新的门阀,宋代士大夫的阶层流动性相当之高。
    底层纯牛马的后人能靠读书做到宰执,宰执的后人倒是不至于沦落到纯牛马,但是家里后代如果没有读书考科举的天分,很快就会阶层滑落。
    而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因为谁都无法确定后代的天赋到底如何。
    那怎么办?
    两个办法,一个是著名的“榜下捉婿”,宰执高官直接去进士榜下抓女婿;另一个就是提携后辈,收门生。
    所以,对于陆北顾这种天赋肉眼可见的天才少年,张方平和赵?给予一定重视,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哪方面?为政还是治学?”
    “为政。”
    “是个好苗子,看事情总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且做事不冒进,喜欢有条有理循序渐进,宦海沉浮一番,假以时日定为国家干臣。”
    “那治学呢?”
    赵?笑笑:“勤学苦读有范希文遗风,中举人定是不成问题的,至于能不能中进士,得看造化。”
    张方平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赵?这话不是不看好陆北顾,恰恰相反,这是很看好。
    因为在大宋如此残酷的科举录取率下,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一定能走到最后,尤其是陆北顾如今的学问,距离进士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很远。
    但“看造化”,本身就说明了赵?是对其寄予了极大希望的。
    张方平笑道:“若是能中个进士,还是调到三司来为好,莫要跟你,陆北顾可不是能当御史的人。”
    “对了,还有一件关于陆北顾的事情想跟你说,我也只是猜测,谁都没提过。”
    赵?这时候忽然严肃起来,问道:“你还记不记得,庆历年间陈希亮建虹桥时,在附近发生的那件悬案?”
    “什么悬......”
    张方平的话语卡在了嗓子眼里:“不会这么巧吧?”
    “只能说有可能。”
    “这种事情过去就过去吧。”张方平蹙着眉说道,“国朝悬案多了去了,就算真是那人的后代又能如何呢......毕竟当年的真相也没几个人清楚,我们不也都只是听说吗?”
    “只怕若是真的,以后他回到开封一定是会知道的。”
    “大丈夫生当于世,总该有个取舍。”张方平展开了眉头。
    赵?若有所思地看向水面,忽然浮子沉了下去,他眼疾手快,赶忙把钓竿甩起来。
    果然,一条大鱼上钩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