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五月的合江县,正午的暑气在青瓦屋檐间形成了模糊不定的虚影。
这是个平常的午后,一处不起眼的市井小院里,五名着葛布长衫的学生正围坐在葡萄架下的石桌旁。
“真想再去陆兄的菜馆尝一尝啊………………”
卢广宇对“辣子鸡”颇为念念难忘,这时候正好到了午饭时间,一边念叨着一边流口水。
不错,经过几日的简单内部装修,又雇了两个伙计以后,陆北顾家的私房菜馆就开业了。
虽然一开始不声不响,没做什么宣传,但很快,这家菜品价格显著高于寻常的家常菜馆的馆子,还是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
合江县毕竟是贸易枢纽,肯掏钱尝鲜的人不在少数。
而令街坊邻居啧啧称奇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
??只要有人进去品尝,出来都是一边被辣的擦汗擦眼泪,一边赞不绝口!
这种口碑效应是非常可观的,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合江县南街有家风味独特的小菜馆的消息就传播了开来。
越来越多的食客前去品尝,私房菜馆甚至出现了排队的现象!
赚钱当然很高兴,但这种客流量也把负责炒菜的装妍给吓倒了,只好再次提高了菜品价格,然而事与愿违,这种行为不仅没能劝退客人,反而排队的人更多了………………..
卢广宇等人也是前几天刚开业就去了,算是去的早,所以才能吃上,而现在想要再吃可就费劲了。
陆北顾又不愿意暴露是他教授的嫂嫂炒菜手艺,所以也不好下厨。
“行了,别想了,时间紧迫,啃两口炊饼接着学吧。”朱南星翻了白眼说道。
因为去州学报道前的假期加起来也不过十来天,但他们却都想今年努力争一争小测,所以都不肯浪费这短暂的休息时间,便自发地凑到一起苦读。
五人一起学习的效率,肯定是比一个人单独学要强的,因为除了形成学习氛围,遇到不会的问题还能互相探讨一下。
这里是黄靖嵇家,他从拿了几个炊饼出来,再加上一陶壶的水,算是五人的午饭了。
“我听说我们被减免的这个徭役,其实很多泸州州学生都不用服?”
卢广宇将手中的《论语》轻轻搁在石桌上,接过一个炊饼咬了一口,忽然问道。
“是有很多泸州州学生不用服徭役,但他们那个跟我们的不是一回事。”
黄靖嵇回答道:“泸州的三个县虽然太平,但南面的两个盐监其实乱的很,有些泸州州学生不用服徭役,是因为这是朝廷之前对参与平定泸州乌蛮叛乱的民户特有的豁免。”
“泸州乌蛮叛乱?”
陆北顾也有些讶然地放下了《春秋集传纂例》,想听听是怎么回事。
“咦?陆兄不知道吗?”
这时候其他人反倒有些诧异,似乎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一样。
给几人分了炊饼,黄靖嵇摸了摸脑袋,问道:“七年前泸州乌蛮叛军都打到三江寨了,就在咱们合江县境内,那时候朝廷调来了好多兵马啊,几乎全合江县的人都知道这回事。”
“陆兄不知道正常。”卢广宇这时候说道,“那时候年纪都还小的很,估摸着也就不到十岁,又在古蔺那边住,便是听了大约也记不住这种事。”
“确实没印象。”
陆北顾咬了口炊饼,对于这个问题倒是很好奇,问道:“能详细讲讲吗?泸州蛮夷叛乱是怎么回事?”
经过几人七嘴八舌的讲解,他大概明白了过来,大宋的泸州在事实上分成了南北两个治安水平和地理环境都截然不同的部分,北边靠近长江的三个县,生活着大量的汉人,水运交通发达,贸易繁荣,治安良好。
而南边的大片山区,名义上是归属于泸州官府管辖,但实际上由南到北是“汉人-僚人-乌蛮”这样分布的。
其中僚人分为“熟僚”与“生僚”,“熟”是归附大宋并交纳税赋的僚人部落,“生”则处于大宋与乌蛮的夹缝中,常沦为双方争夺的对象。
而最南边的乌蛮部落,跟罗氏等四大羁縻势力还不一样,完全不服从大宋的管辖,连“听调不听宣”都做不到,常年处于叛乱状.....这些乌蛮部落以得盖、仆夜等家族为首,通过武力征服僚人要求其缴纳赋税并提供兵源形成
“僚兵”制度,然后裹挟着僚兵时不时就向北进攻处于山区里的两个盐监。
“或者说的直白点,乌蛮叛乱的根源,就是清井。”
黄靖嵇说道:“井是天下闻名的盐井,这块大肥肉在五代十国时期因为各方势力无力顾及,落到了乌蛮部落手里,国朝当然不可能再容忍这种情况,于是派兵把乌蛮部落驱逐到了南边大山里,将井收归官营,所以从大中
祥符元年开始,乌蛮便叛乱不断。”
“庆历二年乌蛮部落积攒够了实力,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