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他,并赠予他一块象征友谊的玉佩,希望他能在大明留下更多艺术瑰宝。
---
军事方面,随着新型火药和复合装甲的应用,大明水师的实力大幅提升。马皇后意识到,这是扩大外交影响力的关键时刻。
她派遣使团前往日本、朝鲜、琉球等地,除了赠送先进的火器样品外,还提出了共同开发海上贸易航线的建议。这一提议得到了广泛响应,尤其是日本幕府,表示愿意与大明共建一支联合舰队,维护东海航道安全。
与此同时,大明的考察队从非洲带回的信息也引起了她的极大兴趣。她命人整理资料,绘制地图,并着手筹备新一轮远洋航行计划。她希望借此机会,进一步拓展大明的对外贸易网络,同时也为国内的手工业者开辟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为了确保远航的安全,她命令海军将领加紧训练,提升战舰作战能力。同时,她还设立了“航海学院”,培养新一代的航海人才。
---
随着时间推移,马皇后所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逐渐深入人心,国家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百姓生活日益富足。然而,她深知,真正的盛世并非靠一人之力便可成就,唯有制度健全、民心凝聚,方能长久稳固。
在一个春日午后,她登上皇宫最高处的观星台,俯瞰这座繁华的京城。远处,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旺;近处,官员勤勉奉公,军队整肃有序。她轻叹一声,心中却无比坚定。
她知道,未来的路依然漫长,但她已为这片土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日,大明将迎来真正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马皇后站在观星台上,目光穿越层层宫墙,落在远处的市井烟火之上。她心中明白,自己虽已为大明铺就了改革之路,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赶来,低声禀报:“娘娘,清风司赵主事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马皇后微微颔首,转身下台,步入偏殿。不多时,赵怀恩快步而入,神色凝重。
“臣参见皇后。”他躬身行礼,随即从袖中取出一封密函,“此乃微臣近日调查所得,牵涉甚广,不敢擅作主张,请皇后定夺。”
马皇后接过密函,缓缓展开,眉头渐渐皱起。
原来,赵怀恩在查办李文昭一案后,并未放松对其他权臣的关注。他在一次例行巡查中,意外发现兵部尚书陈廷岳与边关将领有频繁书信往来,内容涉及军械调拨、粮草调度等敏感事项,且多处语焉不详。更令人不安的是,其中一封密信提及“时机已到”、“可图大事”等字眼,疑点重重。
“此事你可曾告知旁人?”马皇后沉声问道。
“未曾。”赵怀恩答道,“臣深知此事干系重大,若贸然张扬,恐打草惊蛇。故而只将部分可疑书信抄录呈上,请皇后裁决。”
马皇后沉默片刻,缓缓合上密函,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此事暂且封锁消息。”她语气坚定,“你即刻前往边关,以巡阅军务为名,暗中调查陈廷岳与边将之间是否真有异动。切记,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暴露身份。”
赵怀恩领命而去。
待他离开后,马皇后独自坐在殿中,思绪翻涌。她知道,陈廷岳虽非李文昭那般根深蒂固,却也是朝中重臣,掌管兵部多年,门生遍布军中。若其真有谋逆之心,恐怕牵连极广,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边疆动荡。
她思忖良久,最终提笔写下一道密旨,封存于锦盒之中,唤来心腹太监,低声吩咐:“即刻送去内阁,交由张阁老亲启。”
安排妥当后,她起身望向窗外,天色渐暗,晚霞映红半边天际。她喃喃自语:“风雨欲来,大明能否安然渡过?”
与此同时,京城之外,赵怀恩已悄然踏上北上的路途。他化名商人,一路低调前行,沿途暗访各地驿站、粮仓、军营,逐步拼凑出一幅隐藏在平静之下的阴谋图景。
数日后,他抵达宣府镇,这里是北方重镇,驻扎着五万精锐边军,由总兵官周世昌统领。此人乃陈廷岳旧部,二人私交甚笃。赵怀恩决定在此地深入探查。
他先是借机混入军营,假扮成新调来的文书官,查阅军饷账目和兵器清单,发现军中竟有多批军械被秘密调往长城外一处废弃堡垒,而这些调动并未上报兵部,亦无任何正式公文。
这一发现令赵怀恩心头一震。他意识到,这绝非普通的贪腐行为,而是有可能涉及军事叛乱的重大线索。
夜深人静之时,他悄然潜入那座废弃堡垒,果然发现其中有大量囤积的兵器、粮草,甚至还有数百名来历不明的士兵正在训练。他藏身暗处,仔细观察,终于认出其中几人竟是当年因贪污被革职的军官。
赵怀恩心中已有判断:陈廷岳极可能在暗中培植私人武装,意图趁朝廷不备之时发动突袭,夺取边关控制权。
他不敢耽搁,连夜返回京城,将所见所闻如实禀报马皇后。
听完汇报,马皇后脸色阴沉如水。她深知,若不及时制止,这场风暴将席卷整个北境,甚至动摇大明根基。
“立即传我口谕,命京畿卫戍军秘密集结,准备随时调动。”她冷静下令,“同时,召刑部尚书入宫议事,我要亲自审理此案。”
赵怀恩点头应命,迅速退下。
翌日清晨,皇宫内一片肃穆。马皇后端坐御前,面对跪伏在地的陈廷岳,冷冷开口:“陈尚书,你可知罪?”
陈廷岳面色苍白,但仍强作镇定:“臣……不知娘娘所指何事。”
马皇后冷笑一声,挥手示意赵怀恩呈上证据。一份份密信、一张张账单、一段段证词摆在众人面前,铁证如山。
陈廷岳终于瘫倒在地,面如死灰。
“你身为兵部尚书,竟敢勾结边将,私设军械库,蓄养私兵,妄图谋逆,罪该万死!”马皇后声音冷峻,“念你昔日也曾为国效力,赐你全尸,家产充公,子孙流放三千里。”
话音落下,两名禁军上前,将陈廷岳押解而出。
此案一出,朝野震动。许多原本观望的大臣纷纷表态支持皇后,而那些曾与陈廷岳有染的官员,则惶惶不可终日。
马皇后趁势整顿兵部,提拔一批忠诚能干的年轻官员,彻底清洗军中隐患,确保边防稳固。
然而,她也清楚,这只是另一场较量的开始。
权力之争从未停歇,而她所能做的,唯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守护这片江山,直至真正太平来临。